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佐尔海姆没有辜负弗朗茨的期望。
他上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土地分配。
土地是让移民扎根的关键。
他將全岛可耕地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和评级,然后按照家庭人口进行分配。
平原地区的良田每户可得25公顷,山地则可得35公顷。
移民只需承诺耕种十年,土地就归其所有。
这个政策极大地刺激了移民热情,很明显,在奥地利本土,一个农民可能一辈子也赞不够买一公顷地的钱。
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二项要务。
克里特岛虽然歷史悠久,但基础设施相当落后。
土耳其人统治时期留下的道路坑坑洼洼,许多村庄之间只有羊肠小道相连。
佐尔海姆领导著劳工修建连接主要城镇的公路网,扩建港口设施,兴建蓄水池和灌溉系统。
帝国从非洲殖民地运来了8千多名黑人契约劳工。
当弗朗茨和茜茜在伊拉克利翁港口登陆时,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港口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建,新的防波堤向海中延伸。
工地上,赤裸上身的黑人劳工挥汗如雨,
奥地利工程师在一旁指挥。
弗朗茨对他很满意。
但正是这位能干的总督,在他呈递给皇帝的最新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建议。
报告的主体部分都是常规內容:移民安置情况、农业生產数据、基础设施进度等等。
但在报告末尾,佐尔海姆笔锋一转,建议修改现行的劳工政策。
他写道,这些来自东非的劳工在岛上工作数年后,已经学会了基本的帝国语,了解了帝国的法律和风俗。
他们勤劳、服从、没有政治野心。
如果允许他们在契约期满后留在岛上,成为帝国的正式臣民,不仅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还能体现帝国的仁慈。
他甚至搬出了经济学的论据一一这些已经適应当地环境的熟练工人,比不断输入的新劳工更有价值。
弗朗茨看到这份报告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是他的底线啊,黑人劳工是不可能融入帝国的。
“契约劳工”
制度。
表面上,这些非洲人是自愿签订劳动契约的自由人,他们工作若千年后可以获得一笔安家费,前往美洲或其他地方开始新生活。
帝国甚至设立了“工分”
制度,表现好的劳工可以缩短服务年限,得到奖励,帝国会让他们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除了奥地利的领土)。
这套制度让自由派知识分子无话可说,也堵住了英国人借题发挥的嘴。
但如果允许这些黑人留在帝国境內,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弗朗茨太清楚民族问题的危险性,帝国境內的民族已经够多了,而且根据后世的经验,黑人真的很难融合,毕竟肤色这个问题吧。
弗朗茨把这份报告放在一边,决定回维也纳后再做处理。
佐尔海姆是个能干的行政官员,但他的自由主义倾向需要適当敲打。
也许应该给他配一个强硬的副手,確保帝国的民族政策不被扭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