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25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消息传回国内,阮裕莹的父母非常生气,他们早就为女儿定下前朝军机大臣的孙子为女婿,根本看不上宋家的商贾身份。

但学习到先进思想的阮裕莹只想冲破封建礼教的压力和束缚,奔向属于自己的爱情。

殊不知,宋氏家族其实是另一个陷阱。

婚后,宋老太爷不再允许儿媳妇抛头露面,阮裕莹被迫折断了羽翼,从此待在家里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少奶奶。

独子的出生让阮裕莹很失望,她一心想生养一个女儿继承自己的衣钵。

可惜身体羸弱的她,再度生育会非常艰辛。

16年后,长孙女宋知意的出生让阮裕莹又看见了希望。

她拖着高龄的身体开始教宋知意学习舞蹈。

这样的生活让郁郁寡欢多年的阮裕莹重新燃起对舞蹈的热爱,然后是宋知音和宋知时。

宋氏三姐弟基本都是从五岁就开始学习古典芭蕾,其中宋知时虽然是男孩却是先天条件最好的一个,也是学习舞蹈最久的一个。

盖因两个姐姐受家族舆论的压迫,不能外出观看演出,也不能在外人面前表演。

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学习管账刺绣等技艺,时间久了,对舞蹈慢慢也就生疏了。

但没人敢管宋知时啊,毕竟他可是宋家大房的独子。

阮裕莹背着家中族老偷偷教宋知时跳舞,这也成为了祖孙两人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每每跳舞时,宋知时总是能忘记各种烦恼:古板的先生、烦人的课业、谄媚讨好的下人……慢慢地,他开始爱上了舞蹈,只要四下无人,他就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宋知时十岁开始,阮裕莹的身体就每况愈下,运动开始没多久,她就过世了,这只漂亮的东方精灵,终究还是折在了庭院幽深的大宅院里。

宋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的。

家庭的巨变、亲人的离世,被迫远走他乡,又“嫁”

给一个陌生男人,宋知时的人生像脱离轨道的列车,向着一望无际的深渊驶去,他努力想挣扎,却一次又一次被命运击倒,他……挣脱不了时代的束缚。

舞蹈到这里变得激烈,公主的无路可逃和绝望被宋知时演绎地淋漓尽致,他内心的苦闷与公主的悲伤不由自主地融合在了一起,哪怕他在技巧上仍有瑕疵,却依旧深深吸引着四位老师的目光。

表演结束,宋知时忐忑地等着几位老师的宣判。

三人没有说话,一致看向朱芳婕。

朱芳婕没有针对宋知时的表演做任何点评,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我们这里不能表演这个。”

李逢春笑吟吟地打了个圆场:“小宋是吧,你出去吧。”

宋知时惴惴不安地出去了,他不知道的是,等他一走,四人对他的去留立刻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李逢春一脸激动:“这是个好苗子啊,关键是他受过专业的训练,咱们文工团就缺这样的好苗子。”

李明惠是曲艺队队长,对于这种需要童子功的技能再了解不过,因此十分赞成李逢春的话。

崔大副则不以为然,他把今天在门口发生的事情告诉三人,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不同意,这个宋知时就是个定时炸·弹,要是被人民群众举报,咱们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

朱芳婕好整以暇地看着他:“那你说怎么办?”

崔大副随口说道:“招几个身家清白的小姑娘,多练个几年不就成了?”

朱芳婕冷笑一声:“可咱们是一个熬资历的地方吗?没有真本事拿什么表演?”

不知道为什么,崔大副第一眼看见宋知时就发自内的不喜欢他,见朱芳婕跟他还杠上了,心里急了嘴巴也快了:“本领可以培训嘛。”

朱芳婕睨了他一眼:“你来帮我培训?”

崔大副眼看说不过对方,就开始阴阳怪气了:“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朱队长不会是看人跳得还不错,想直接摘桃子吧,毕竟这样下次演出直接省了多少事儿了。”

朱芳婕像是抓住了什么,嘴角露出一抹怪异的笑容,看得崔大副心有戚戚。

“是啊,有这么好的苗子来了我们舞蹈队,我是开心得不行啊,这么好的桃子,崔队长你想要还捞不着吧。”

在一旁喝茶的李逢春体会出了朱芳婕的意思,他们相识多年,他还是第一次她跟人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寸步不让,可见是真是看上这小伙子了。

他放下手里的茶杯,杯子磕在桌上发出轻微的细响,朱芳婕跟崔大副同时停战。

李逢春一脸严肃地对三人说:“我实话告诉你们,这个宋知时是我老战友下属推荐的。

如大副所言,他确实家庭成分不好,但是不妨碍他的水平摆在那儿呢,也正是因为有这个问题,才让他接触到了咱们都接触不到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医嫡女:皇叔别乱来反派女配,以武服人长生万古:苟在天牢做狱卒网游之末日剑仙我在柯学世界当五人组幼驯染史上最强邪君快穿之宿主她飘了隐世医女被八零糙汉子偏宠,她娇软又旺夫病毒进化从宝可梦开始萌宝妈咪是机长倾世女帝:笑拥江山美男从大学学霸到首席院士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我在末世有个鱼塘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都市仙尊神州雁回海贼王伊姆之子我在末世有点狂柯南之从聊天群开始超能小医生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锦衣玉令物以稀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