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随后,李陵下令砍断了所有军旗,并命众人将随身携带的值钱东西全部埋入地下。
最后,李陵对幸存的将士道:“哪怕还剩下几十支箭,我们也能突围。
眼下,我们已经没有兵力再战了,
等到明日天亮,我们都会成为俘虏。
各自散去吧,兴许还有人能活着回去奏报天子。”
当天深夜,李陵命剩下的所有将士,每人带上二升干粮和一块冰(作饮水用),分散突围,各自逃生;并相约在出发的遮虏障重聚——先逃回去的,一定要等后面的兄弟。
做此约定的这一刻,相信从李陵到每一个普通士兵,眼中一定都泛起了泪光。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别,今生恐怕再也见不到这些生死与共的战友了。
夜半时分,突围行动开始。
李陵命鼓手擂响最后一通战鼓,以壮士气。
然而,悲哀的是,连战鼓都破了,根本敲不响。
李陵和韩延年翻身上马,身后有十几名壮士跟随。
其余人等,各自分头突围。
李陵一行拼死杀出重围,后面有数千匈奴骑兵紧追不舍。
又是一番激烈的搏杀之后,韩延年战死,匈奴骑兵则将李陵死死地围了起来。
此刻,李陵面临的无疑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还是忍辱偷生、以图后举?
如果按照行动前李陵和部下的对话来看,他说“吾不死,非壮士也”
,那么眼下的选择非常简单,就是挥刀向自己的脖子抹去。
倘若如此,李陵将不会辱没祖父李广的英名,一家人也会得到武帝刘彻的善待;而他本人,也将在历史上留下慷慨捐躯、壮烈殉国的
千古英名!
可令人遗憾的是,李陵没有这么做。
没有人知道这生死一念的一刻,李陵心里在想什么。
后人只能从司马迁的记载中,看见李陵说了这么一句话:“无面目报陛下!”
(《史记·李将军列传》)
然后,李陵就投降了。
此次出征,李陵兵团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的十万铁骑,血战千余里,大小数十战,毙敌一万多人,不可谓不英勇,也不可谓不壮烈!
若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李陵的壮举,比起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勇将都毫不逊色;而他麾下的五千勇士,更是将热血男儿的勇敢、坚韧和悍不畏死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是李陵的光荣。
然而,不论此次出征李陵打得多么顽强、多么悲壮,他这一降,就等于把前面的所有努力、付出、牺牲全都一笔抹杀了。
也许他是把投降当成权宜之计,打算日后找机会再逃回汉朝——但这样的动机,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武帝刘彻和天下人都很难从这个角度去谅解他。
更何况投降这种事情,通常只看结果,不看动机,否则所有投降的人就都可以拿动机来自我辩解了。
总之,失败并不可耻,甚至力屈被俘也不可耻——但在最后一刻放弃抵抗,主动投降,却终究是不可原谅的。
这,不能不说是李陵的耻辱。
生死,在一念之间;荣辱,也只在一念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