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刘彻颇觉扫兴,只好草草结束了这次召见。
其实刘彻也知道,申公的话正是孔子的遗教:“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话本身没错,问题是它太简单了,简单到在刘彻听来就跟没说一样。
要知道,当时的武帝年仅十七岁,正是喜欢华丽辞藻和豪言壮语的年纪,怎么可能听得懂申公的“微言大义”
呢?必须是像董仲舒那种汪洋恣肆、雄辩滔滔的文章和言辞,
才合乎他的胃口。
虽然对申公没什么好感,但既然用“驷马安车”
把人给请来了,总不能再把人赶回去。
随后,刘彻便给申公安排了一个“太中大夫”
的职务,让他负责“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
等相关事宜。
紧接着,窦、田、赵、王等人又在刘彻的全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三项:
一、令列侯就国。
二、以礼为服制。
三、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
所谓“令列侯就国”
,就是命令那些享有封邑的列侯离开京师,前往各自的封地居住。
其实,这项法令从文帝时期早已颁布,却形同虚设,无人遵守。
究其原因,就在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列侯总想“一根甘蔗两头甜”
:既占有封邑带给他们的源源不绝的财富,又留在京师占得政治上的先机。
住在天子脚下,其近水楼台的优势是至为明显的。
但凡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那些赖在京师不走的侯爷总能第一时间得知。
个别手眼通天的家伙,甚至在政策酝酿阶段就能获悉一些关键情报——如此一来,无论朝廷出台什么政策,也无论这些政策对他们有利还是不利,侯爷们总能提前制定应对的策略,充分掌握主动权。
对于这样一些有法不依、骄纵难制的权贵,历任汉家天子都很头疼。
刘彻此次重申这项法令,就是要借改革之机重塑朝廷权威
,打击不法权贵。
再来看“以礼为服制”
,其意就是从老百姓的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入手,开始逐步建立儒家的礼法规范,直至推广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所谓“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
,意思就是从窦氏族人和刘氏宗室中抓几个骄纵不法的家伙出来,削除他们的外戚和皇家族籍、剥夺他们的相应特权,从而杀鸡儆猴,震慑那些目无国法的权贵。
就像历史上所有的改革一样,这些措施一出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在权贵阶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也激起了无比强烈的反弹。
这是令刘彻始料未及的。
年仅十七岁的天子,显然低估了这些权贵的能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