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十三章 瘟疫论者(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著有瘟疫论一书。

明末三大害,天灾,流寇,瘟疫,从穿越而来的第一天起,朱慈烺就在思考这三个问题,而吴有性就是解决瘟疫的药方。

 二十天前,朱慈烺派人打探吴有性的消息,得知他此时人在山西,立刻派人去请。

 两个时辰前,吴有性进京,被安排在了朱慈烺预先准备的一处宅院里。

 除了吴有性,朱慈烺还请了两人入京。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著有【天工开物】,是明末著名的农学家,对手工业生产和冶金也颇有研究。

明末天灾不断,米粟产量太少,根本喂不饱百姓的肚子,而土豆、番薯、玉蜀黍虽然已经传入大明,但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播种。

 以京师为例,京师周围的荒山野地,长不出米粟,但却极适合土豆、番薯、玉蜀黍的生长,只要大范围的播种,京畿周围的吃饭问题,立刻就可以解决。

宋应星是土豆、番薯、玉蜀黍的行家,朱慈烺必须把他请来。

 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安徽歙县人,是明末著名的火器专家,著有《军器图说》一书,《军器图说》在七年前就已经被刊印出来,书中图文并举,详细罗列了各种火器的使用与制造方法,并首次介绍了燧发枪(书中称为自生火铳)的制造和使用。

 但可惜,这项伟大的发明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比起火绳枪,燧发枪不但简化了射击程序,提高了射速,最重要的克服了火绳枪点火怕风雨的弱点,这项发明的改造与完成时间,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

而欧洲很快就普及开来,但在大明,一直到毕懋康死,燧发枪都没有在大明军中出现。

 今世,朱慈烺要改变这一悲剧。

 照史书记载,毕懋康死于1644年,也就是说,这位伟大的火器专家,只有两年寿命了,因此朱慈烺想要见到他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为了最快的把毕懋康请到京师,朱慈烺派人带了自己的亲笔书信,亲自去江南邀请,算算日子,他们应该已经到达安徽歙县了。

 这三位老先生是大明科技的先行者,也是朱慈烺挽救大明计划的重要支柱点。

 因此,当听说吴有性已到京师的时候,朱慈烺非常兴奋。

 “走!”

 原本是要回宫,但朱慈烺一甩马缰,转头去见吴有性了。

 “殿下,宫门快要关闭了,再不回去就晚了。”

 田守信和李若链在后面追。

 朱慈烺不管,因为进宫后他就出不来了,猛然想到了什么,勒住缰绳,小声的吩咐了田守信几句。

 “啊?”

 田守信脸色发白,结结巴巴的说:“这行吗?”

 “当然行,放心,我母后一定会答应的。”

 朱慈烺狡黠的笑一下,带着李若链去见吴有性。

 田守信打马转向皇宫。

 吴有性今年六十岁了,但头发漆黑浓密,脸上也没什么皱纹,乍一看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朱慈烺暗暗赞叹,果然是大医啊,只这保养,就足以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吴有性没有功名,只中过秀才,见过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巡抚一级,想不到堂堂皇太子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还派人专门来请,心中惶恐不可形容,等见到太子本人之后,他心中的紧张才渐渐褪去。

 皇太子一点都没有架子,对他满脸尊敬,言必称“先生”

,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太子对瘟疫之事好像也颇有研究,连续问了他几个问题,都问到了关键点--我大明太子,果然不是一般人啊,吴有性心中暗暗感叹。

 “所以臣以为,瘟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与伤寒病绝然不同,瘟疫乃是通过空气传播,由口鼻侵入,臣将这种气称为疠气,要防治瘟疫,最重要的就是阻隔疠气,同时病人用过的一切器物包括尸体都应焚烧,决不可简单下葬,有此两法,抑制瘟疫并不难。”

 吴有性所说的这番理论很简单,后世的人都知道,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惊世骇-->>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曼珠沙华之忘川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男人三十我是神话创世主左道狂神异世界设定师高山牧场降维碾压[快穿]木叶之大蛇丸传人放开那个原始人穿书后,佛系贵妃又剧透了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重生的我只想专心学习我在机兽世界杀敌成神海贼之白银王权者战天胜尊权游:睡龙之怒我的外甥是雍正诸天大道宗创世纪大陆港片里的卧底梦回大明春反派大佬带着空间去下乡功夫萌崽四岁半,17个哥哥团宠我从网络神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