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顺着音乐来处,他拨开沾满雾水的树枝、踏过秋天湿淋淋的草地,在一处空地上看到了一位老人。
黎明熹微,老人身穿一身毁了色的旧大衣,戴着一顶毡帽,独坐在空地中央横放的粗壮树干上。
闭着眼,老人用枯枝般的手指弹着苏联的那种老式手风琴,在他面前,是打开的一个铁盒,其中空空如也。
赵俞琛索性坐下来,闭上眼睛,安静聆听。
那苏联小调是和平的旋律,是理想主义的颂歌,是游荡在名为“历史”
的河流上的一艘小船,飘啊飘,带着赵俞琛回到那段他在课本里学到过的历史中。
赵俞琛笑了,他仿佛走进了卫国战争、仿佛站在一棵花楸树下,对心爱的喀秋莎唱起第聂伯河上的歌谣。
一曲落罢,赵俞琛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了两块钱,躬身放到了老人面前的铁盒里。
“在这里可等不到听众,您可以去勃兰登堡门那边,人多。”
赵俞琛用德语亲切地说。
老人对他说了句谢谢,沙哑着嗓子,说:“不,这里很好。”
“哦?为什么?’
“因为稀有的事要留给稀有的人。”
赵俞琛讶异片刻,随即放声大笑,老人也笑了,在尼采的思想演绎中,两人眼底都泛起了光芒。
“再弹一首吧!
为我这个稀有的人!”
“好啊我的朋友,感谢你来听我稀有的作品!”
手风琴声响,音乐飘荡在柏林的朝霞里,蒂尔加藤公园的露珠是万千散落的钻石,反射细细的光芒犹如舞台灯光。
琴声穿过柏林的这场雾,轻轻落在赵俞琛水晶般剔透的心灵上。
他微笑,他如查拉图斯特拉一般对这个世界微笑。
他的优异表现吸引了一位教授的关注,这源于一次次课堂上他的积极发言。
法学院老楼阶梯教室中,人坐得满满当当,这是德国刑法权威教授Kr??mer教授的课堂,他的课一座难求,经常还有学生站在墙边旁听。
赵俞琛和程微岚当然不会错过。
Kr??mer教授五十多岁,气质儒雅,思考时总爱用力挤着眉头,用手端着下巴。
一边在黑板前踱步,他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向学生们发问。
“这是一个有关客观归责(ObjektiveZureg)的案例……一位司机非法违章停车,占用了消防通道。
数小时后,邻居家失火,消防车无法进入,导致一名老人在火灾中死亡。
那么,请问——这位司机的违法停车行为,是否构成对这场死亡的归责?”
教室内一片沉默,教授扫视一圈,程微岚还在心里用德语组织语言的时候,赵俞琛就举起了手。
他总是第一个举手,一个小组里的同学们都互相挤挤眼睛,这位来自中国的“天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