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九十七章 中庸(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七月流火。

讲完《孟子》,张先生便开始教授四书的最后一本——《中庸》。

讲台上,他用与教《孟子》时截然不同的语气,缓缓讲授道:

“《中庸》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宋以前并未单独成书,而是作为《礼记》的第三十一篇存在。

但程朱都十分推崇此篇,朱子更是将其单独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要求儒者在学完前三者之后,再研学此篇。”

“那么这短短三千五百六十八个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居然成为四书的压卷之作?”

“盖因《大学》诸篇重外在之行,《中庸》则重心性之修与‘道’之体悟,探究如何在实践中,抵达儒家至高的‘中和’之境。

故必以前三篇为基,方能明此篇‘中庸之道’的阐释,而后融于日用言行与内心修养,达至内外兼修之至高境界也……”

简言之,就是这一章探讨的抽象哲学问题,怕你基础不牢听不懂,所以放在最后讲。

这样安排果然没错,学生们学起这段来果然费力。

哪怕之前,他们就已经听蒙师讲过四书了,也把《四书章句》背得滚瓜烂熟,依然对此中的玄学概念与义理辨析,感到云山雾罩……

比方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就难住了已经水平不浅的学生们。

他们虽知‘天命’关乎天道,‘性’指本性,却难以参透二者之关联。

有学生困惑求教道:

“请问先生,若性由天命所赋,那为何世间有人行善有人作恶?难道天命有偏私?”

不少同窗也纷纷点头,显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

张先生释曰:“天命乃‘道之本源’,‘性’为万物禀赋——人之性本含善端,为恶者后天习染所致也。

此‘天命赋性’之本然与现实之混淆,使尔等于根源处误解‘性’之内涵矣。”

学生们谨受教,赶忙记下讲义。

但等先生下课一走,他们便面面相觑道:

“你听懂了吗?”

“似懂非懂。”

“略懂……”

“那就还是不懂。”

说完齐刷刷回头,望向最后一排靠窗的那位:“哥,讲讲呗。”

苏录无语道:“你们怎么知道我能听懂?”

“哥是谁?要是以你的悟性还听不懂,我们就回家种地得了。”

同窗们朝夕相处快半年了,焉能不知苏录之神机颖悟,远超同侪?

“别这么说,我也没有完全参悟。”

苏录谦虚笑笑,面对众位‘义子’求知若渴的眼神,他只好点头道:“那我们就探讨一下吧。”

“好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僵尸:我又被九叔挖出来穿成男主的夫子后惩罪者:诡案迷凶漫威:秘术法师奈德我的锦衣卫大人情难自控仿生纪元从武学专用版作弊器开始止于暧昧交锋冰刀至梦想那一刻热血传奇之开局签到隐身戒指禁欲顶流直播跪榴莲,全网瘫痪!许栀颜云烈原来我是漫画里走出的万人迷[反穿书]败家系统在花都巫马物语绝世神医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全能跨界王逍遥梦路快穿之艳光四射末日游戏之全民种田满朝忠臣,我真不想做千古一帝!极品上门赘婿秦浩提刑大人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