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再见金华站》
主持人的脸是平静的,五官经过专业的训练,像一件没有情绪的器具。
声音从那张嘴里出来,清晰,平稳,每一个字都像刚出厂的零件,准确无误地组合在一起:“下面播报一条讣告:记者向莺语于7月6日去世,年仅29岁……”
“……前城时报评论员发表人物短评,‘她是一位无畏而温柔,理性且思辨的女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热爱祖国,热爱岗位的美丽战地玫瑰的一生……”
无畏,温柔,理性,思辨。
八个字,像八枚光滑的、经过打磨的石子,被放置在向莺语的身上。
它们不属于她,但它们将长久地停在那里,最终会砌成一座小小的碑。
为什么?
为什么媒体总是这么自私呢?
为什么人都死了还要贩卖那套价值观?
喻纯阳双手抱着膝盖,浅茶色的瞳孔陡然收缩着,他无不迷茫地想,他想,父亲是这样被砌起来的,母亲也是,大伯也是。
现在轮到了向莺语。
那具他熟悉的,温热的,会呼吸的身体,正在被这些冰冷的词语覆盖,一层又一层。
这就是荣誉。
荣誉是一种石材。
“……向莺语出生于……性格坚毅,志向远大……决心为世界和平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不。
他体内的某个地方发出了一个短促而坚决的声音。
不。
她从来不是为了“世界”
,也不是为了“和平”
。
那些词太大了,她装不进去,她绝对是去追逐一种气息。
战争中那种混杂着火药、尘土和生命骤然熄灭的气息,对她而言,是一种致命的窑变。
那不是使命,那是她的瘾。
捆绑是不对的。
所有人都想把她捆绑在一个宏大的背景板上,可是她的生命,她真正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她挣脱捆绑的那个瞬间。
电视里的声音还在继续,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罗列着她的履历。
"
‘6·15恐袭事件发生后,她深入前线进行现场的连线报道。
次年3月初,向再赴,成为第一位进入腹地琉斯亚蒂古城的华籍女记者。
8月和12月,两度前往采访,成为三进腹地的华籍女记者。
2015年非格地区战争爆发,军队轰炸地区中心城市卡迪时,她在卡迪市区进行现场报道。
2月初她重返卡迪,但在当地采访时受到恐怖组织的暴力攻击,身体多处受伤而被谴返,3月中旬,领导人亲自向她表示慰问。
在她调职之后,供职于原属通讯社,在今年7月,格非地区爆发战争之后,她时隔四年,再次奔赴前线,在7月5日夜的连续轰炸中与摄影师等四人一同失联,次日确定为遇难,遗体现已由驻非格地区大使馆护送至我国首都机场……”
每一个地名,每一次事件,都像一枚图钉,把一个扁平的、纸做的向莺语钉在了公众的墙壁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