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至于那三本册子——他是烧了,但谁敢信他真的烧了呢?
他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贪腐一事,就如李爱卿所言,不能一蹴而就,当小火慢烹。”
他的目光,落在了李国普身上。
“此事,朕欲交由李爱卿领衔。”
“但贪腐之事,牵动国朝,又极易受人攻讦,历朝历代莫不视为险途。”
“不知……”
李国普一拱手,急走几步,转出班列。
他将衣冠稍作整理,然后极其庄重地躬身一礼
再起身时,眼神中已是燃烧着狂热的光芒,声音斩钉截铁。
“臣,愿以此项上头颅作保,必为陛下澄清域内!”
朱由检不由肃然。
他站到御案一侧,同样施礼一拜,同样是斩钉截铁。
“卿不负我,我必不负卿!”
殿中群臣见得这场君臣相得戏码,心中复杂难明。
青史悠悠万卷,可想而知,往后必定有李国普之名矣!
可恨啊,可恨,为什么我刚刚没有出这个头!
他们再看向殿上那脸带笑意的少年天子,心中朦朦胧胧皆有所感。
这大明——莫非,真的要不一样了吗?
【本章史料】
1.李国普最后一个普字,应该是左木+右普,但这个字好像不是常规字,在我手机上预览的时候显示为“?”
,所以我替换掉了。
2.李国普,高阳县人,和孙承宗同乡,是四个阁臣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未入阉党名单的。
史书中的记载是:“释褐十四年即登宰辅,魏忠贤以同乡故援之也。
然国普每持正论。”
——《明史·卷二百五十一》
3.文臣中有人连绝缨之宴都不知道。
其实我参考的原型是“范进中举,却连苏轼都不知道是谁”
这个《儒林外史》中的情节。
而《儒林外史》虽然成书于清朝,但这一段小说情节却来自明朝,正是嘉靖年间“姜宝不知苏轼”
一事。
4.事实上,明朝科举本身对“史”
的考核,比重就不是很高。
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好事——要读的书越多、要求视野更开阔,那么平民就越难中举。
反而是限定范围,在蜗牛壳里做道场,那些智力高的平民才有机会飞跃龙门。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