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2章(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2章

1944年小秋的一个夜晚,古镇胭巷街104号的外乡人沈樵和他夫人马氏、丫鬟小翠一起在睡觉前夕被阿旺的惨叫声惊醒。

沈樵是个圆面孔,很有书生气质。

在国内开战前,他和家人并不住在绍兴,是一起住在上海租界地头上的。

民国时期,上海的纸扎店铺众多,名号个别,工艺精良,生意兴旺。

每年十月前几天还就要开始卖明器、靴、鞋、地府官员帽子、缎带、五彩衣服。

从前江苏省上海县有句老话,叫十月一,鬼穿衣,沈樵的祖上从宋朝开始就是开纸扎店铺的,名气足,他开的纸铺还零售一些售价为每张一角两分半的古法汉皮纸。

这种纸在东汉被蔡伦发明出来,现在也只有少数文人墨客和家里报丧办事情才会买。

他家是道观里师傅都知道的专用纸品老字号,六岁前,沈樵放学后会到父亲店铺里用学工换一块百草梨膏糖,也听伙计们说造纸在古时候最大的宗教用途就是符篆。

符,是道教用的,但要说起缘起就要提到原始宗教的巫术祭祀活动。

巫,传说是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从巫字的结构上来看,巫,上下两条横线分别代表天与地,中间为人,双人之间又有竖线,将天地相连,恰恰起到了传借信息的中间人作用。

而与之对应的傩文化,即是巫人与万物神灵进行沟通的一种形式,这种“请神”

形式通过一种名为“傩”

的祭祀活动在人类社会展现出来。

甚至傩文化的产生,以及传说中的傩人一族和原始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混沌存状态有着直接关系。

可这时候的时代已经动荡了一百多年,别说傩人,什么人都过得不好,中日大战初期,各行店铺都已停业,外边的所有店铺中只有两种行当的生意好得出奇,一种是鸦片,另一种就是他们纸扎行业。

这一切论开头得追溯回南京政府当年迁都洛阳,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了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

马氏时年二十岁,沈樵二十九岁,夫妻俩都是江南人,依法结了婚以后就是好好过日子,但外头的战事发展还是超出普通人的控制。

因为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里,南京大屠杀发生了。

那一天,全中国的天都是鬼阴阴的,很多上海的居民甚至提前议论是不是有血味顺着黄浦江畔飘过来了。

到了下午三点多,江面上能看到一轮乌云密布后的微弱太阳,他们的房东春女士是一个能把两个女儿送到南京读书的洋派女知识分子,她和她家的大妞,小妞爱穿旗袍,学戏曲,直到校方用电报机拍来了噩耗。

“我这个妈,是世上第一等的坏妈妈,我该死!

我该让阎罗王杀我一千一万遍!”

“到了地官殿,我要做女鬼,将那捅穿我女儿身子的刺刀扒了那帮饿鬼道的假人皮!”

三天后,春女士从沈家店里面订了一对纸扎姑娘,后来她就疯了。

沈樵夫妇自此也看明白了,在这个时代,活得下去就行,总比没有命强,那时候的人都是看着被日本人杀死的同胞才能咬牙切齿地挺下去。

沈樵侥幸秉承了家父的优秀品质,天生精明,善于观察,他长袖善舞,能和地痞流氓保持距离又游刃有余,见大人不卑,见下人不亢,要是他真的一辈子在南京路生活下去,那么沈家将不会有机会来到今夜的绍兴古镇,日后每个人的命运也要重写了。

可惜没如果。

八月底,一个日本人宪兵队严令禁止他们上海的民居点灯火,要求百姓在夜间遮住灯光,以免被敌机发现。

沈家因未能遵守规定被巡逻队摘走了户主牌。

全家没办法就搬了回来。

乌篷船送他们到了绍兴。

时值夏末,沈樵坐在船头闻着街角旁的酱油肉味,对儿时在私塾读书的记忆变得历历在目,原先的沈家几房子孙都已经彻底凋零,他们夫妇如今能居停在这几代人留下的荒废家宅,也是名副其实的祖宗庇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至尊系统开始无敌木叶:从日向开始谨慎异能悍妃的神秘相公护肤网红在古代玄幻:原来我是万器之祖东汉末年枭雄志斗罗:蛛皇传说重生之原配娇妻貔貅幼崽三岁半[穿书]这次我要做执刀人封神之灶王爷奋斗史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娇拜师四目道长神魔供应商我哥居然成神了千秋我为凰狂妃傲苍穹:帝尊宠上天!网游之末日剑仙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当快穿大佬拿了祸水剧本把惊悚游戏玩成修罗场[无限]要修仙就上一百层重生小地主李白之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