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张家五世相韩,门庭显赫,深受韩王君恩。
不过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随着韩国国力江河日下,张家也逐渐没落,远离了韩国政治中心,甚至搬离首都新郑,来到亳州偏居一隅。
张辞比阿兄小许多岁,出生在张家最没落的时期,父母早亡,门楣衰微,只能依靠尚未及冠的阿兄一人来撑起偌大的家业。
其实也没有很偌大,不过就是一处富贵宽阔的宅院,几十间粉墙朱瓦的房屋,三百多名训练有序的僮仆和一个总是让张良操心的弟弟。
和张氏先祖时期的富贵相比可差得远了。
所以张良一直努力读书,□□之策企图重振张氏先祖辉煌,振兴韩国。
但张辞觉得他的努力没啥用。
张家门楣的落败和韩国国力衰弱有点关系,但不多。
分明就是韩王自己远离忠良,亲近佞臣,韩王连韩非子那么睿智博学的大学者都不屑一顾,更何况尚且年轻的阿兄呢。
这么简单的道理,连自己都知道,为什么自己那一向聪明的阿兄就是看不清呢,张辞想不明白。
后来到了秦国后他才知道,这叫“只缘身在此山中”
。
韩非子出门游学,拜师荀子,是政治不得志心灰意冷之下的决定,韩王巴不得他离开韩国,这样就不会有人再在朝堂上唠叨什么变法之类的言辞,他也好继续心安理得地醉生梦死下去。
但韩非好歹还占着一个韩国公子的身份,韩王这人好面子,所以韩非子刚离开韩国不久时,韩王曾派人给韩非子送过一次生活费。
就这一次。
却有一个改变韩国命运的机会出现在韩王眼前,可他没有珍惜。
那时候韩非子已经成功拜师荀子,他们在邯郸居住了一段时间,韩非心情低落,思念故国,荀子离开稷下,又对赵王失望不已,赢政姜珂嬴嘉年纪尚幼还都是小孩。
如果韩国使者这时候好话说尽,是真的有可能会邀请到韩非荀子来韩国。
虽然邀请不来姜珂,但至少可以留下一张感情牌。
不过使者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让韩非子离姜珂他们远点,并三百六十度全死角地当面批评了几人一番。
真勇士从不背后蛐蛐别人,都是当面开大。
就连荀子都少见地生气了。
老夫最小最贴心的弟子,自己未曾批评过,还轮得到你一个它国使者在这里指手画脚?如果你惹到韩非子,他有口疾,会在之后写文章批驳你,但如果你惹到荀子……那么恭喜你,踢到世界上最坚固的钢板了。
毕竟荀子可是能以一己之力辩驳稷下学院全部学者的大师,而且对面那些学者也都非等闲之辈。
反正故事的结局就是这名使者被骂得很惨,惨到当年只有九岁的小嬴政心里都闪过一秒对于这名使者的同情,不多,也只有一秒。
这也是小嬴政节_完整章节』()”
姜珂:“你想救韩王吗?”
张辞:“我想就医。”
虽然是已读乱回,但至少是有问必答。
确认张辞并非是张良那样的犟种之后,姜珂劳烦秦彭生上前为张辞医治,在确定自己得到治疗之后,张辞才安心昏睡过去。
秦彭生说他这次是因为忧思过虑,身体过度劳累等多重因素加在一起才病得这么严重,耗尽毕生所学用了许多或名贵或平常的药材开出药方,在加上长时间的调养,才终于将他的身体恢复好。
当然,张辞猜测很有可能是韩国已经被灭,自己一直担心的那件事发生,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砸下来了的原因。
张辞人生格言之一:因为已经见过最糟糕的了。
所以接下来的糟糕就不算糟糕。
对此,姜珂评价:阿辞战国版哲学家。
张辞觉得,如果不像阿兄一样每天费尽心机考虑造反这件事的话,住在内史宅中的生活可以算得上他这辈子过得最舒心的日子了。
虽然他本来也没造反的意图。
秦彭生是为慈蔼祥和的医者,对待张辞态度很好,因为与嬴政和姜珂相比,张辞算得上是最遵医嘱最听话的病人了。
举个例子,他们俩虽然不会发生医闹这种事,但总会想出一些奇奇怪怪、不可思议的要求。
比如嬴政会在秦彭生为他诊脉的时候会发奇想询问是否可以研究出吃了后能像彭祖一样活八百年的不死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