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然,如果未来中国的教育科技,可以发展到“知识脑波传输”
,或者是“生物芯片知识和技能下载”
这样的程度,那么全新的教育模式,又要再一次革命。
不过那个时代肯定还很遥远,现在正在进行研发有点眉目的,是“虚拟模拟学习”
,目标是创造一个个虚拟空间,让学生可以直观学习。
例如地理是最有效的,要了解喜马拉雅山,还有比自己完整“降临”
仔细参观一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吗?
在不知不觉的发展中,中国本土的教育模式,已经与全球其它地区拉开了很大距离,目前只有少数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可以有能力模仿中国的模式。
这样的大数据以及其它科学体系,可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建立的。
第466章盛世华章之医与养
著名的中医师陈岱翰,阅读着“智慧中医诊疗系统”
的实验报告,在最新的数百例实际案例中,该系统的准确率,已经超过了98.3%以上,可以判定,基本上属于“堪用”
了,他不由得舒了一口气。
建国以后,中医相对于西医的发展,一直是属于比较困难的。
主要原因在于,中医没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数据化、标准化的诊疗方案,民众普遍认为年轻的中医医生经验不足,无法准确地诊断出疾病。
这就造成两类问题:第一类是同样的病症,由于病人的条件不同,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多变的,不像西医是同一个可以大家都遵循的套路;第二类是年轻的中医师谁都不会相信,大家都认为由于没有量化标准,不能统计不能标准化,只能依靠经验。
既然不相信年轻人,那么发展起来当然就非常困难。
所以从建国到现在,中医一直处于弱势之中。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帮助中医的崛起,甚至可以说,开头的趋势,是进一步恶化。
原因并不复杂。
因为西医需要的算力是有限的,其规则是明确的。
一个医药AI,可以记住所有的西药药物和处方,配合医学仪器检查判定的症状,基本上就可以充当初级西医师给人开药。
甚至开刀做手术也是一样,都是有程序可以遵循,区别在于细节的处理,但这也是AI不断学习进步的地方。
因此西医的AI和机器人应用,在开始阶段就进展迅速,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在医学领域里,大量地替代人力,诊疗的精准度也很高。
但是中医这种系统性然而非规范化非标准化的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要达到西医的那种水平,难度就太大了,中医的名医看病,可谓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但AI知道个啥?它只能要求一切都数据化,都有固定的算法,否则如何执行呢?
所以即使中医可以提供完整的可供判断用的一切数据,其运算力的要求,起码是西医同等病症的万倍,甚至要十万倍以上。
一个是判断单兵,一个是运算系统,差距当然是天堑。
简单的理解,就像是解数学题,西医可能是二元一次方程,只有2个参数。
而中医可能是高阶方程,有着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参数。
这样增加的难度,简直是天堑。
所以一开始中医对此,简直是绝望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进一步拉大了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差距,仿佛中医就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只能被淘汰的落后体系。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转机还是来临了——就算是相对西医需要的算力,必须扩展上万倍,甚至是几十万倍又怎样?超级庞大的算力需求,一样可以提供并满足了。
于是一个国家主导的“智慧中医诊疗系统工程”
开始了建构的过程。
采取的完全是“笨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