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而此时的国民党,也没有像李思华前世那样拖沓,而是同样在白天的公告中,表明“最后关头已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表面上,确实表现了对日本的最强硬态度,全国民气,因之鼎沸!
不过李思华和毛泽东看了蒋介石的发言,却为之慨叹,全篇宣告之中,虽然不乏漂亮的语句,然而却没有公开宣布与日本断交,其“首鼠两端”
的心态,可见一斑。
在中央军委的办公室内,毛泽东对李思华说道:“蒋介石,还是没有放弃与日本帝国主义媾和的心态。”
李思华点点头,她对于蒋介石,本来就不存在期待。
西方列强,也深感震惊,尤其是在华有重大利益的英国,更是为之焦躁,可是在内阁会议之后,却发现自己很难做什么。
根据情报,西华与日军的战争,是百万军队级别的大战,此时的英军,对于德军的警惕已经很高,而且就是抽调全部的英国陆军,对于这样的战争,几乎也没有干涉的余地。
至于外交努力,西华会理会英国才怪呢,这个势力,本来就是从打击英国开始起家的。
而日本在当年日英同盟解体后,对英国的态度转为敌视,现在的影响力也很小。
其它的西方列强,基本上都是唯英国是从,他们自身的能力有限,其实就是跟着英国喝汤,根本对于交战双方,是毫无影响力。
法国比较焦躁,可是法国的压力更大,直面德军嘛,哪有在远东活动的余地?
美国则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交战的双方,此时都从美国大量进口物资,对于经济危机下的美国,不无裨益。
各国在华的武官,都或者向西华、或者向日本提出了前线观战团的要求。
向西华申请的国家比较少,因为有关系的少嘛,而且西华素来又不鸟他们,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关系来。
所以到西华这里组成前线观战团的武官,就比较少,主要是苏联、德国和美国的武官,其中美国的武官,还是紧急通过美国国内的关系,通过安华集团联系的。
此时在天津港,有英、法、美、日、意五个国家的驻军,也就是当年的八国联军,在1901年逼迫满清签订《辛丑条约》后取得了驻军权,苏联成立后交还了俄租界退了出去,而德国和奥匈帝国一战失败后,丢了租界,所以还有五国。
其中美国驻军最为有名,原时空1912-1938年,驻守天津的是美军第十五步兵团,马歇尔、史迪威、魏德曼、沃克、李奇微等著名将领都曾在此服役。
这就是美军训练高级军官的方法之一,通过参与海外驻军管理,了解国际情势和训练国际性的眼光格局。
所以最先在中日双方的“前线观察团”
参与的西方武官,几乎都是来自这些驻军的军官,而一些在南京政府的武官,此时正紧急赶往华北前线。
第一批参与“观战”
的武官,就目睹了北平攻防战的一部分。
日军从7月8日的傍晚起,其前线兵力就全部聚集,向最前线运动,1天后的7月10日的上午,全部兵力已经部署到位,对于38师的阵地,就开始全面进攻!
然而日军并不知道,就在昨晚,38师已经撤出了阵地,接管的,正是2.4万名西华的伞兵,以及两个加强炮兵团,特战一师没有参战,他们的战场不在正面上。
此时西华方面的武官团,尚未成立,但在日军方面的“观战团”
,在7月10日已经从天津赶到,日军也没有回绝他们的要求,一是以为自己在进攻中必然有优势,可以让西方诸国,见识皇军的强大;二是外交考虑,总不能得罪难么多的西方国家。
所以他们就目睹了一场难以置信的战争。
日军开始进攻的时候,就已经很让他们吃惊了,一望无际的步兵海,低头匍匐前进,熟练的战术动作,让他们很快确认这是精兵。
等到日军停止前进,日军开始炮击——他们又调遣了一个野炮旅团,几十门重炮开始向中国军阵地开始轰击,可是对方的反应很快,也有几十门重炮,听声音就知道是150MM的重炮,开始密集地反轰日军的炮群位置,双方的对轰,立即引爆了整个战场!
日军指挥官,川岸文三郎和山冈重原,相顾愕然失色,38师或者其它宋哲元的部下,哪里来的重炮?难道是西华军?可是西华总不可能飞过来呀,他们还在张家口到北平的路上呢?其实他们猜得没错,就是飞过来的,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们的战争概念,还没有“伞兵空降”
这个概念。
昨天上午在北平可以被看到的天空朵朵伞花,虽然被大量北平人议论,可是日本特务也没有这个概念,他们的汇报说不出个所以然,当然没有被日军情报系统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