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社会需要货币的原因,除了需要一种最方便的交易媒介之外,其实一个副效应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用货币统一民众的财富概念,然后才可以驱动民众工作,以获取生存和享受的财富。
在货币的同一性财富效应驱动下,社会才得以朝统一的发展方向前进,国家民族才得以强盛。
而对于个人而言,所赚取的货币,在国家货币的总盘子里面占据的份额,就代表各自的富裕程度,也就是个人能得到社会总财富和产品分配的份额。
这就是对个人利己主义在经济体系上的利用。
所以货币其实代表着国家和社会财富分配的权力,货币就是一种财富和生存物资分配的工具。
恶性的通货膨胀下是什么情况?这代表着在经济危机面前,国家通过增发货币,削减了每个人财富的分配份额,拿走一部分财富来解决危机。
然而国家虽然有这种权力,但不能滥用,因为货币所依赖的,是国家的信誉担保。
一个经营良好的国家,生产者的经济积极性不能挫伤,奉献者的热情也不能挫伤。
如果挫伤了,那就是经营不善,损伤国家的信誉,最终危及货币体系。
实际上,李思华还有更深的思考。
在当前三十年代的世界,几乎所有国家货币对标的,都是实体经济,有物质和产品作为货币的基座。
这种情况,连金融最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
所以,现在是个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货币大时代。
但是等到二战后,随着美国金融业的高度发展,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那就是物质为基础的“真实财富”
增长缓慢,而通过股市等资本市场金融杠杆即“金融变现未来”
制造出的“虚拟财富”
则不断暴增。
发展到后来,以美国自己为例,GDP有2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则有近300万亿美元,是十五倍之差,更不要说美国这20万亿美元GDP中的实体经济,大约最多只能算是30%即6万亿美元的规模。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种“奇景”
,那就是美国以6万亿美元的实体经济,支撑起了300万亿美元的“虚拟财富”
,两者之间的差距,是50倍之多!
如果是美国自己这么玩,中国不掺和,那也随他去了。
可是如果是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就存在了这样一种重大剥削,不管是真实物质财富还是虚拟金融财富,都是财富,可以通用,于是美国通过“假财富”
就可以换取其它国家的“真财富”
,说到底,就是用印刷的美元,换取了其它国家真实的物质和产品。
在李思华前世的时空,中国就不得不长期承受这样的巨大剥削。
因为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美元圈的消费和资源,只能被美元剥削。
甚至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元的附庸货币,美元外汇占款成为了人民币发行最主要的锚。
她当然不想在这个时空,再一次去踏进同样的大坑。
所以一个自主独立的、去美元化和基于内循环的货币体系,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这是她和史政福选择BSA(战略基础资产)和税收,作为人民币之锚的核心原因。
就算最后要玩虚拟财富,也必须是新中国自己的玩法,总之,肉必须烂在国内。
前世国家选择加入美元圈、承受美国剥削,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因为非如此,不能获得国家发展需要的资本、科技和市场这三大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要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