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且战争终究只有短期的几年,新中国的经济体系,才是百年大计,不能不殚精竭虑。
在缅华阶段和西华建立的初期,以管制为主的物价体系,还能运行得比较顺畅,但随着西华工业基础的建立和爆发,逐渐的这种初级粗矿的体系,就开始不适用了,必须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价格体系,否则将极大地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道理其实不复杂,在最初的阶段,除了农副产品以外,全部的工业品大概只有一百多种,全部实行物价的管控,在拥有拥强大调研系统的前提下,确实是应付得过来的。
但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到1937年3月的数据,西华拥有的工业企业,已经超过了5万家,生产的工业品种类,至少有数千种,关键是每一种工业品,还有不同的规格和其它方面的调整,例如外形和不同的材料组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以管制来实现合理的物价体系,那完全是空想——也许未来通过超级电脑能实现,至少在现在的时空,则是不可能的。
从李思华前世的经验教训来看,管制的物价和完全市场化的物价,各有利弊,但管制物价的危害性更高一些。
农产品因为种类相对有限,包括不同地域的同类产品,也有很高的可比性,所以价格管制的难度相对较小。
但对于工业品体系,则管制几乎完全不可能,因为必然形成价格扭曲和压制工业以及科技的发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块手表原来的表带是普通牛皮,这块手表根据核算,按照40%的毛利率是100元;其中有一个厂想创造竞争优势,于是将表带改成了多种材质,有继续使用普通牛皮的,但加了花纹;有使用钢链的,与牛皮的成本就完全不一样,还有使用其它混合材质的,成本也不一样。
于是这样的手表单单因为表带的不同,就产生了几十个新品类,难道一个一个地去核定成本利润,实现物价管控?万一这个厂还在表盘上做文章,也许表盘也有十种,以此类推,这样所有不同的产品,排列组合,可能有上千种,如何管制物价?
而如果不管不问,直接对所有这一类的手表,都规定一个价格。
那么显然这个厂就会失去对改进产品的兴趣,因为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多赚钱嘛。
即使还有争取市场份额的压力和动力,至少改进的动力会弱了很多。
所以试图管制工业品的物价,是不现实的,在她前世,苏联集中了无数最优秀的数学家,试图找出一套合适的定价方法来,最后也是完全失败,苏联民用工业发展的失败,并不完全是资源重点都投向了军工的缘故,价格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是完全将价格交给市场,问题也很大。
西方有个名词叫“完全竞争市场”
,其实反过来就是说,真正“有效”
的市场,必须是在没有垄断和寡头、大家都公平的“完全竞争”
状况下。
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做得到。
因为参与交易的人和机构,彼此的定价权是不一样的。
就像商人收购农民粮食,商人的定价权能是农民具备的吗?表面上市场化了,让市场去发现价格。
其实是商人拼命地压低农民的价格,而市场的参与者实际上都是一个商人的圈子,他们有意识地共同抬价,卖给最终的消费者,这样造成中间差价的最大化,也就是他们利润的最大化。
所以完全“市场化”
的价格体系,本身就是剥削食利阶层产生的温床。
而在国家之间,美国的地位就类似商人,而其它生产国家的地位,就类似农民,由于定价权的不同,结果利润大量地被美国剥削。
所以西华的价格体系该如何搭建?答案是只有将管制物价与市场化物价相结合,尽可能地趋利避害。
即“调放结合”
。
简单的理解,就是计划内的调节叫“调”
,市场化发现价格的调节叫“放”
。
哪些要调?当然是战略资源、原材料和关系人民生活的重大基础生活物资,例如粮油肉菜、石油及石化原料、钢材、化工原料、其它各种矿石和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以及交通、组屋和乡寨居所、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
哪些要放?当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服务需求的那些产业领域,以及民用科技产业领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