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古里安点点头,他也判断肯定是如此,李女士只是帮助西华劝说而已。
李思华对于犹太复国运动,并不太关心,所以谈妥上述事情后,很快就告辞了。
当然,这一件事的涟漪,后来拯救了不知道多少的犹太人。
另一个犹太人,格林博格,也在西安,不过是在西安的郊区。
他是新建立的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
命运真是奇妙,格林博格想着,就在一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回来到远东的一所新建大学任教。
他本来是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名冶金专业方向的教授,在德国的生活不错。
然而由于他是犹太人,在纳粹的反犹大潮中,被迫失去了这一份职业。
不仅是他,他的妻子也是一样,甚至还包括他的弟弟一家。
他当时想起了他的父亲,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反犹冲突中重伤而死的倒霉蛋。
所以他第一时间就认为,自己和家人必须离开德国,离开这个反犹主义日甚一日的国家。
虽然他也不认为他的那些金融资本家的“同胞”
,所作所为是对的,但灾难来临时,他这样单纯的科技人员也逃不脱。
他为自己和家人申请移民美国,可是很遗憾,只有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女儿,得到了移民签证,而他的母亲、他的弟弟一家都没能得到签证。
格林博格是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他担心如果自己一家就这么走了,那么母亲和弟弟一家怎么办?他们在敌意深重的环境里如何生存?会不会自己这一走,就是天人永隔?再也见不到面?所以他一直在犹豫。
幸好这个时候西华出现了,他开始并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远东,是一个贫穷落后肮脏的地方,虽然西华的招聘广告上,宣传提供了德国一样的薪资。
但他灵机一动,觉得西华也许是一块去美国的跳板,如果能先带着家人去西华,在那待几年的时间里,也许就能找到去美国的机会。
所以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西华临时领事处”
申请,马上获得了批准,西华同意连同他的母亲以及弟弟一家,都可以去西华,全部给予三年的居住和工作签证,不过条件就是他自己,必须签订三年的不可提前辞职的工作合同,薪水确实就是他原来在德国的薪资水平,而且用美元支付。
他一咬牙就答应了,对于犹太人,在德国的日子正在一天比一天糟糕,他不能再等了。
就这样,在1935年的11月,他们就坐船启航,1个多月后,来到了西华,他被安华财团安排在西北工业大学,一个叫做西安的城市的城郊。
那以后他在西北工大任教已经快3个月了。
现在他觉得自己的决定对极了,而且也未必需要急着去美国。
因为这里的生活,完全不是他和家人来之前想象的,贫瘠和落后到了极点。
这个国家确实是看得出来的贫穷,来的几个月,他见到一些当地的市民和农民,确实衣衫褴褛,穿得很破旧。
不过,这里改善的速度是惊人的,城市楼宇破旧,但非常干净,美食多得让人吃惊。
而且,最关键的,是安全。
他们就是中国人说的“惊弓之鸟”
,所以这个对他们很重要。
他经常看到哪些中国人教授,晚上到湖边散步什么的,一点也不担心,慢慢地,他也开始习惯傍晚去散步了,因为路灯被安装在了不少小路上,这让他觉得更安全。
西工大的建筑现在很多都是临时建筑,大量的永久建筑,那些教学楼和实验楼,都正在大兴土木,进展的速度非常快,按照校长的说法,大约到7~8月份,就会基本完工。
但就是在这些临时建筑里,他发现了很多来自美国甚至是德国的先进实验设备,这个大学的配备,一点都不比他原来呆的TUM差,这让他对于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放下心来,西华对于这个大学,是非常认真的。
他已经和一些学生很熟悉了,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学生,他很喜欢他们。
他们那种如饥似渴、拼命学习求知的劲头,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
这个城市的用电还很紧张,不过总是优先供应西工大,晚上整夜都不会停电,而这些学生就利用这点,几乎很少人会在深夜之前,结束自修学习,很多人会一直学习到凌晨。
最让他吃惊的,是西华工业建设的规模,在他看来一点都不逊色于德国,说实话,在德国可能也没有,因为德国这两年都是在造军备,要不然就是建高速公路。
并不像西华这样全面铺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