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解决了刺刀装配不稳,准星移动影响精度的问题。
这种步枪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它后来在二战中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甚至被公认为二战中最好的步枪。
巴顿就曾经吹嘘过这种步枪,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
在中国它被昵称为“大八粒”
,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也很有名,在国内被称为“水连珠”
,不过它是1890年左右的产品,到现在已经比较落后,苏联的最新步枪,青马是搞不到的。
不谈太多的细节,在两个关键指标上,青马只有精锐才能使用的莫辛纳干步枪,有效射程只有549米,容弹只有5发,相比M1加兰德,就相去甚远了。
何况,青马保安团中,就连水连珠这种落后的步枪,也很少,比较多的是汉阳造等老式步枪。
这就使得在峡谷中的“冷枪冷炮”
对射下,青马军队难以压住西华军。
西华单兵的射击精度,在大剂量子弹的训练下,远远超过了青马军,而且由于枪支的优势,比你射的远,容弹量又比你大,整个火力上,西华军仍然是压倒性的优势。
而且携带的2磅火炮等,也随时追着青马稍微人多的地方开炮轰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青马很难抵挡住西华前线部队的不断进攻。
所以发现“冷枪冷炮”
不奏效,他们开始疯狂地集群“同归于尽”
地袭击,由于地形狭窄,展不开大兵力,因此他们经常一两百人组合,狂呼乱喊,冲锋上来,试图与西华军短兵相接拼命,在开始吃了一点小亏后,西华军也适应了这样的打法,在轻重机枪、掷弹筒等火力的加成下,青马军的白天攻击几乎就很难了,损失太不成比例,冲锋一次搞不掉几个西华士兵,自己的人却几乎有去无回。
负责北线青马军的,是马步芬的亲信,青马老将韩起功。
像他这样的汉人,在马家军的地位其实很尴尬,主要就是看马步芬个人,对其是否信任,而这种信任,其实要用自己的战绩来保证。
所以韩起功很着急,到了晚上,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各种隐秘的、或者声东击西掩护的夜袭,几乎是整夜不停。
夜晚是比较麻烦,主要是火力没有精准度,也很难完全看清敌军的数量以及位置,所以在夜晚的伤亡率还是比较高,整个夜晚,成为了一个血腥之夜,于天云整晚都没能合眼睡一会。
所以在夜晚,西华军就没有继续前突,而是坚守现有地盘,仔细地布置了明哨暗哨,所有的特种单位,都稍微前出,构成了一个个小阵地,实现各种交叉的火力布置。
于天云气得咬牙切齿,这个青马,果然与民国的其它军阀们不同,凶狠狡猾、斗志旺盛。
不过等到天明,看他们还有什么办法?
天色已经蒙蒙亮,韩起功长叹了一声,在这个峡谷的阻击战,是失败了,这个峡谷,毕竟只有28公里长,天亮后肯定挡不住西华军出谷。
剩下的,就只有等到西华军出了峡谷以后,再择地利用骑兵的突击优势,对西华军进行突袭和埋伏了。
所以天亮后,于天云发现,青马的骚扰部队已经不见了踪影,他们撤退了。
这让于天云松了一口大气,他担心的其实不是青马军,而是高原刺骨的寒风和高海拔的眩晕,不少战士的高原反应,都比较厉害。
能够早一点脱离这个峡谷,就能好很多。
虽然部队出发前已经都有若干天,口服红景天等预防药物,但人的适应力终究还是各式各样的。
韩起功并没有在峡谷出口,堵住西华军而寻求直接交战,他知道西华军出谷时,肯定会极其警戒,那样占不到便宜。
他准备的战法,还是要等到夜晚,利用夜色的掩护,来最大程度地削减西华军火力的优势,并增强其骑兵突袭的突然性。
出了峡谷,到门源县还有超过150公里的路程,西华军至少要走4~5天,他还有的是机会。
西华军出谷,大约行军了超过10公里后,于天云已经想到了,青马在吃了西华军火力的大亏后,很有可能放弃了白天袭击,而会选择晚上袭击,由于其骑兵优势,晚上突袭的突然性会很强,确实不可小觑。
于是在傍晚扎营的时候,于天云做了精心的预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