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加上周转中的1亿美元备用金,总额就是10.5亿美元,去掉1937年需要建设资金5亿美元和少量备用金,预计可以动用5亿美元参与1937年经济危机下美股大跌的做空,这是李思华计划金融运作大动作的最后一步。
最后的做空,其实就是筹备抗日战争的一部分费用了。
李思华心中的如意算盘是,做空盈利10亿美元,本金中的现金6亿美元左右,而抛售和抵押持有控股4大企业的股票,预期再获得5~6亿美元,总共将募集超过20亿美元用于战争费用。
当然,李思华的这个如意算盘,现在包括林景宗在内,都是不知道的,她当然现在也不敢说,那就不是神奇,而是妖孽了。
他们现在知道的部分,是到1936年底的操作要求。
对于李思华在金融上的“神奇”
,金融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因此都是严格地按照她的要求来执行。
唐干林低头盘算了一会林景宗汇报的数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的信息比林景宗要多,尤其是回国一次后,对于根据地的资金需求,是非常了解的。
现在这样的情况,是可以基本满足李思华的要求的。
两人还商量了另一个金融上的布局,那就是全资控股一家金矿公司,隐秘地拿下一座全球数得上的大金矿,未来可以为西华源源不断地提供黄金。
首要的目标是李思华选择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卡帝亚山谷(CadiaValley),李思华知道这个金矿,后世探明的储量高达4320万盎司,而且澳大利亚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是开采方便,成本很低,后世到了2020年,此地金矿的开采成本仍然低于300美元盎司,是全球大型金矿中成本最低的。
现在开采,预计成本不会超过4美元盎司,盈利将是巨大的。
政治上非常有利。
从1935年开始,英国和法国因为经济压力,都开始向美国低头,对于美国友好,成为了两国外交和经济上的重心,至于澳大利亚这个英国的自治领,讨好美国的心态更是不堪。
所以只要以美国财团的身份出面,肯定是一帆风顺,澳大利亚现在又不知道这个矿,是何等的巨大规模。
而且在澳大利亚,就不容易引起美国和英国的注意力,对于保密是很有利的。
当然,不能直接以安华财团的名义出面,安华已经是英国人的死敌了。
需要在美国,设立表面上与安华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马甲公司,赋予之其它财团的保护色,然后收购CadiaValley进行开采。
李思华要求,必须在3年内实现大规模开采,从1938年开始,能够向组织提交大量黄金,实现300万盎司年的产量,按照35美元盎司的价格,这就是1.05亿美元年,去掉开采成本,以及以各种会计手法降低缴纳澳大利亚政府的税收,预计可以盈利25美元盎司,除了留下金矿自营需要的费用,相当于可以向组织提供,每年6500万美元以上的宝贵收益。
李思华还提供了几个金矿的选项,不过条件都没有澳大利亚这个矿好,成本最低就是王道啊,其余的几个矿,大部分在南美,开采条件稍差,投资较大,所以要缓一步。
她的打算,是未来通过隐秘的马甲公司,在海外形成2亿美元年以上的黄金收入,从而为建国之后,源源不断地提供一段时间的海外资金支持。
唐干林今天找林景宗,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如何构建一个送到德国人手里的“可信情报网络”
,以便在未来影响德国在二战中的战略战术。
按照李思华的想法,就是改变不了历史趋势,但至少也要进行“微调”
。
他们并没有马上开始讨论,因为还要等两个人,丹尼尔和克林特。
这两人仍然不算是核心的同志,组织上也不指望两人会真的信仰共产主义,他们也不知道组织的核心机密。
但是,他们都从组织上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几年下来,“陷得太深了”
,对于组织一定的忠诚是有的。
而且他们现在至少知道,在美国,安华集团具有的赫赫名声和财势地位。
尤其是丹尼尔,他的忠诚度更高一些,因为安华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生活和事业,是他早年根本难以想象的。
过了一会,丹尼尔和克林特都到了,两人现在都是中年人了,经过几年的历练,各种“奇特而不可思议”
的阅历,让两人的心态都变得非常沉稳,对于组织提出的各种奇奇怪怪的要求,他们现在是见怪不怪了。
所以当唐干林说出组织的要求,要建立一个表面的“亲德情报网”
,与德国建立联系,向德国提供组织会具体通知的一些“战略情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