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想,或许应该将他们作为一战时欧洲的那些游击队来看待。
奥斯丁准将是贵族。
他可不是那帮在一战时,为了刷战功而突击入伍的贵族继承人。
那帮傻鸟,在一战中至少被干掉了一半,导致不少英国贵族绝嗣了。
他早年就有志于军武,1908年就加入军队,在1914年大战爆发的时候,已经是英国陆军一个旅的参谋长。
在一战中,他幸运地避开了索姆河那一场最残酷的大战,因为事先他就已经负伤,在后方医院养了三个月的伤,结果正好躲开了这场大战,那场战争,他本来所属的师就没几个活着。
而作为步兵团团长,他很可能也会死在那场战争中。
一战后,英军大幅裁军,不过他是贵族,又在战争中立过功劳,所以反而升了一级,不过本土陆军实在没有职位空缺,他只好来到了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
印度的生活很悠闲,可是没有战争,哪有多少提升的机会呢?这一次从印度派遣一个师过来,这个师长还是他竭力争取的,用了不小的人情。
想起陆军部的那些老爷,他心里就有气,他带到缅甸的,是一个正规的英印师,虽然尚未达到满员要求的14365名官兵,但实打实的,总兵力也超过了13000人,而且各部基本齐全。
结果呢?原来在缅甸的那些军队凑在一起,被组成了英缅一师,他这只更强的部队,却变成了英缅二师,听上去就觉得低人一等。
心里吐槽过去,他的注意力回到了当前的战局上。
他在一战中,是见识过几只欧洲的游击队的,他们都有一些军事经验,部队里都有当过兵的作为教练,所以还是有一些军事素质,只是都是轻武器,遇上正规部队,毕竟不是对手。
这一次即将遇见的对手,也很可能是如此。
他们有一些迫击炮,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撒手锏了。
奥斯丁没有兴趣和这只游击队捉迷藏,他急于要抓紧时间剿灭这只队伍,腾出手来对付其它地区的独立势力,他已经了解到英尼斯的担心,因为上缅甸至少有十几个地方,都出现了各种独立势力建立的武装,打击了当地与英国人合作的势力或者地方殖民机构。
所以他的思路是,一部包围瑞波镇,另外两部从两翼进军,将这只叛军的主力吸引到瑞波镇,然后两面包抄,争取一鼓而下。
完成对这只最强叛军的剿灭后,就可以分军几路,同时对各地的主要叛军分别消灭镇压。
他决定,明天就三路进军。
争取尽早消灭这只叛军。
奥斯丁不知道的是,他与当面叛军最大的差距其实不是军力的强弱,而是“情报网络”
。
因为“红三方面军总支部”
对于即将完成的31个师,计划是编成10个军和1个教导师,每个军3个师。
海南根据地目前的4个师,实际上就是教导师和红三方面军第1军。
缅甸根据地现在的10个师,则为第2军、第3军、第4军和第5军的一个师。
师的编号从教导师为第1师,然后顺序编号,目前缅甸根据地编号从第5师到第14师,基本上是按照成军先后来的。
奥斯丁这次的对手,就是第5师和特种二团。
其实第5师好像在缅甸根据地属于经验最丰富的军队,其实和其它师一样,都是新军。
除了当初李思华建军的第一个团、第一个师经过实战的战士和军官,都分到了这些新军外,大部分的官兵都还没有经过正规的战争。
所以,虽然我军参战的人数略多一些,但在兵力和经验上并不占优。
但另一个方面,情报网络上,差距可就大了。
缅甸根据地的党组织在缅5年,最下功夫的就是情报网络,现在密布于整个缅甸,各种各样社会阶层的人士,包括很多与英国人密切的人物,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属于这个情报网络。
在李思华的支持下,最新的无线电电报,普及到了几乎每一个重要点的城市或者镇区。
这使得英国人在缅的活动,基本上被党组织全面掌握,包括军队的动向。
实际上,奥斯丁的任命传开,人还没到缅甸,情报部就已经通过情报员们向在缅的英国人打听他的情况和性格能力,对他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所以奥斯丁并不知道,他这个英缅二师,其实已经被对手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接下去的每一步行动,对手都会提前掌握基本的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