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庄子里都招聘了几家当地农户,但他们只能提供食宿方面的基本服务,照顾一下移民,干其它的,暂时没有什么能力。
招聘的一些打行,也是用来配合马车+独轮车+步行的移民运动的,其实主要还是用来吓人,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力量。
当地的地下党组织,目前还非常薄弱,能帮的忙有限。
而且为了避免刺激当地的国民党,我们在发展当地党组织上,非常隐秘和低调。
不过,没有等余、洪两人向组织上请求,显然他们的困难已经被组织上预料到了,新的密电通知他们,会派遣一个新的团,让伪装的武装力量增加到2个团,而且会派遣超过1000名的根据地干部,来充实移民干部的需求。
至于其它资源和食物需求,他们按实统计,通知组织就可以,组织会解决相关问题。
这使得两人放下心来。
剩下的,就是抓紧实际工作的组织了。
如果这个时候从空中俯瞰大地,就可能注意到中国两个地方奇怪而又有点相似的现象。
第一个现象是在海南根据地,全岛到处是工地,尤其是筑路的队伍,正是农闲的时候,几乎是全员出动,一百多万人在海南的各条道路上分布,形成了一条条的细线,犹如蚂蚁行军。
第二个现象是在从河南到山东青岛,就像是一把扇子打开,河南是扇面,最分散,人群同样形成了一条条的细线,犹如扇骨,逐渐向山东青岛集中,最后形成了在青岛附近的扇柄。
民国上流社会的人们,还不知道,这两个被忽略的现象,正在缓慢地,然而坚实地,改变中国的命运。
第57章资源积累与民国的关注
黄洪生刚从越南回到了海南根据地。
他兴奋地在专区工业领导工作会议上,向同志们汇报着这一次他的收获。
这一次他带了一个小组,以美国安华财团的名义,去越南鸿基煤矿,谈判购买优质焦煤。
他形容说:“法国佬听说我们每年要订购800万吨的优质焦煤,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大家一片笑声。
黄洪生报告说,谈判很顺利,不过鸿基煤矿目前没有那么多产能,还必须扩产,我们以提前支付部分订货款的形式,派遣小组现场监督,法国人负责立即购买设备和招聘人员扩产,务必在1年后达到我们的订单需求。
他对鸿基煤矿印象极深,这里单单露天矿储量就有两亿吨,地面下的优质无烟煤,据说有几十亿吨,最关键的是煤矿近在岸边,海运极其方便。
鸿基煤矿是在越南广宁省,本来就邻接我国广西省的防城港。
从海运来看,煤矿到海南极为便利,比起从海南到香港的航程,都要近一半左右,海运煤炭,能够保证一天之内,就能抵达海南。
而且鸿基煤矿只是广宁煤炭带的一部分,整个广宁的煤炭矿脉长达200公里,所产煤炭热值高、灰分低、没有烟,质量很高,世所少见,不愧是东南亚的“煤海”
。
这个地方应该在非常古老的地质年代,就是森林频密之地,要不然也不会累积下如此多的优质煤炭。
按照100万吨钢铁产能的需求,当时的技术水平,大约需要200万吨优质焦煤,用来炼钢,即每吨钢大约需要两吨焦煤。
由于担心未来英国人影响法国,导致这条煤炭供应链中断,因此李思华指示要在短期内大量订购,所以才下了每年800万吨的订单,这是考虑从1931春年到1933年春两年的时间,可以进口1600万吨,加上今年开始进口的现货200万吨,这样可以储备1800万吨焦煤,即使去掉钢厂第一年的200万吨,剩下的1600万吨也足以支撑钢厂8年的消耗。
这个计划,是李思华的一个远景计划。
考虑到最多等到1940年,在二战爆发后,我们自己就会从海南和广西攻入越南,抢在日本人之前,赶走法国人。
所以如果1933年煤炭供应中断,那么就要在最坏情况下,做好钢厂7年时间缺乏优质焦煤供应的状况,所以才有上述的订单。
当然,这一切“狂妄”
的计划,她现在都是埋在自己的肚子里。
对于同志们,她的说法很简单,有备无患,法国人长期而言,是靠不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