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斩钉截铁地说:“我的判断是:宁汉分立导致的目前武汉国共合作的残局,能够继续维持的时间,很难超过三个月,请诸君拭目以待!”
这里她当然是取了巧的,从前世的记忆里,她知道宁汉合流导致的武汉大屠杀,就爆发在不到三个月之后的七月十五日!
不过她需要这样的“神一样的预测”
案例,来树立自己在党内的威信,这将给所有以后知道此事的高层,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不等刘尔崧他们说话,李思华自我反问了一下:“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国内的趋势,蒋介石即将成立所谓南京国民政府,资产阶级和地主豪绅这个阶层整体,都在迅速地倒向力量较强,并且开始获得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
这个反动阶层当然是最反共的,汪精卫很快会发现,他越和我党合作,支持他的基本盘流失越快,难道他最后会加入我党吗?你们说他最后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他必然要在还控制着权力的时候,通过清党来取信反动阶层,保住他的政治地位!”
实际上她知道蒋介石就是在昨天,即4月18日,正式成立了所谓的南京“国民政府”
。
这段话刘尔崧他们都听进去了,因为李思华讲述的逻辑实在是再清晰不过了,如果承认现实,就必须承认这样的可能性。
对于可能性的概率有多大,他们虽然还在怀疑,但存在发生悲剧的可能性本身,却是客观而不可否认地存在的。
“茶馆”
会场内安静得可怕,一直跃跃欲试想反驳批判李思华的熊豪,也沉默了下来,他的脑子里现在是混乱的,李思华描述的可怕未来会是真的吗?他的心乱了,其它人也是差不多的状态。
李思华叹息了一声:“我党多数高层现在都在武汉,多数人还指望着与汪精卫政府继续密切合作下去。
如此的幼稚……”
她摇了摇头,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
“快中午了,大家先吃饭吧,下午我们继续谈。”
第13章工农联盟与革命策略
中午的饭吃的气氛沉郁,大家的心思显然不在吃饭上,表现得都心不在焉,心思都在思考上午的谈话上,尤其被常汪双方“宁汉合流”
的可能性所震惊。
吃完饭,大家坐在茶桌边上,一时无语。
而一上午的谈论让李思华其实身体有点疲累,嘴都说干了嘛,不过她的精神被刺激得高度活跃。
她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力量日益集聚,形成泰山压顶似的如此险恶形势下,我党的策略应该选择怎样的路线呢?是结合我党在军中的力量,来发动城市工人起义吗?这是个最自然不过的选择是吧?”
刘尔崧他们都点点头,这确实是最近他们都在思考的路线。
我党已经和南京常政府彻底撕破了脸,面对反对派的凶残镇压,当然应该以牙还牙,坚决斗争。
她说道:“可是城市起义能够成功吗?也许短暂时间能够占领城市,但是军队都在国民党和军阀手中,你们凭什么能占领和控制城市呢?这不就是当年巴黎公社斗争的翻版吗?在城市中,敌我力量现在相差如此悬殊,这是不争的事实。”
熊豪这时候反驳说:“我不同意,我党在广州等一些城市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工人组织也很完善,结合进步军队和工人纠察队等的力量,城市起义未必不会成功。”
李思华笑笑,说:“我同意我党可能在一些城市起义短暂成功,我想说的是,我不认为短暂成功后,能够将局面维持下去。”
她自我提问:“为什么呢?因为我党现在的力量都主要集中在几个工人相对密集的城市,而反动力量则是遍布全国,这是点和面的关系。
当他们集中力量攻打我们控制的孤立城市,孤城能守吗?武器弹药、粮草补给等各种必需的物资,从何而来?只靠革命者的热血吗?”
她摇摇头:“我个人是不认可这种必然最终失败的城市起义策略的,我觉得革命策略的选择,首先涉及一个我党的基本定位。
各位同志,有没有看过我写的那本小册子了?”
大家都点了点头。
“我在这本小册子中提出了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我党的基础,应该是工农联盟而不仅仅是工人联盟,我党不仅应该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应该是农民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道理其实很简单,我党的情况和马恩当年提出其理论的社会基础完全不一样,也和苏联的国情完全不一样。
马恩面对的是基本工业化的欧洲,农民的阶层变得很小,欧洲无产阶级的主体,当然是作为底层数量最广大的工人阶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