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一]。
羽毛知独立,黑白大分明[二]。
不觉群心妒,休牵俗眼惊[三]!
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呜[四]!
这是杜甫在成都所作《江头五咏》(丁香、丽春、栀子、鸂鶒、花鸭)的最后一首。
这五首诗都是借咏物以自咏的,而花鸭一首,结合自身经历,讽刺特深。
旧注以为“戒多言”
,还是肤浅和片面的看法。
[一]二旬以花鸭之无泥,喻自己之洁身,以花鸭之级行,喻自己之从容自得。
[二]上句以羽毛独立喻自己的才能,下旬以黑白分明喻自己的品德。
所谓黑白分明,也就是是非分明,善恶分明。
杜甫所咏的花鸭,羽毛应当是分黑白两色的。
说“太分明”
,似有贬抑意,其实是极力赞扬。
这句诗充分表现了杜甫“疾恶如仇”
的性格,在旧社会,是极可贵的。
[三]仇注:“下四作警戒之词。
群心众眼,指诸鸭言。
然惟独立,故群心妒;惟分明,故众眼惊。”
按群心众眼,比一般俗物。
[四]稻粱,喻禄位,先鸣,喻直言。
(作意,见前注。
)未二句含义极深广,意在揭露权贵们用威迫利诱的手段来垄断言路,使大家都不敢则声。
这种现象在旧社会是极为普遍的,如《新唐书:
李林甫传》:“林甫居相付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
补阀杜琎再上疏言政事,斥为下邦令,因以语动其余(其他官吏)日:‘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
而饫三品刍豆。
一鸣,则黜之矣。
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诤路绝。
(陆游《长饥诗》:早年羞学仗下马。
即用此事。
)所谓立仗马,就是摆样子的马。”
《新唐书》卷四十六:“飞龙厩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
仗下,乃退。”
杜甫由左拾遗贬华州司功参军,也正是由于好开腔,好管“闲事”
,以至触怒了唐肃宗和他的亲信。
但是杜甫并不后悔,而且一直鸣到死,这就是他的伟大过人处了。
所以把这两句单看作警戎的话是很不够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