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由于语言传神,所以我们读杜甫这类诗,总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采用俗语,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诗歌语言发展上的一大革新。
自一般士大夫丈人观之,这种俗语是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
但杜甫在抒情诗中用俗语很多,在叙事诗中则更丰富。
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如《兵车行》的“爷娘妻子走相送”
、“牵衣顿足拦道哭”
,《新婚别》)的“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
至如《前出塞》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更是有同谣谚。
他提高了俗语的地位,丰富了诗的语言,使诗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又通过千锤百炼创造出珠玉般的、字字敲得响、“字字不闲”
的诗句。
卢世评“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
说:“合字肥字,惨不可读。
诗有一字而峻夺人魄者,此也。”
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在这方面,还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抒情诗也有自己的风格。
抒情一般易流于抽象,杜甫却写得形象和具体。
在叙事诗中,杜甫寄情干事,在抒情诗中,则往往寄情于景,融景人情,情景交融。
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景同时出现,如他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江山如有待,花无私”
等;另一种是好象只见景,不见情。
如《登慈恩寺塔》:“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但其中仍透露了忧国念乱的心情。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其中也同样有着诗人跳动的心和那个混乱时代的影子。
在叙事诗中,杜甫尽量地有意识地避免发议论,在抒情诗,具体他说在政治抒情诗中,却往往大发议论,提出自己的政见和对时事的批评。
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概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而抒情诗则多用五七言近体,因之这类诗,语言特别精炼,音乐性也强,耐人含咏。
由于杜甫是一个“集大成”
的诗人,因此他对后代的影响和贡献,也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和巨大的。
在我国诗歌的发展过程中,他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