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160170(第19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或者说在华夏,历朝历代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自古以来地位都不高。

因为商业行为本质就是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而这个行为本身,是不会创造出新的财富,只是在流转的过程中。

而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所谓的财富:是粮食,是布匹,是铁器瓷器,是牛羊猪马!

因为整个土地上的财富都是国家的,而财富的流转所产生的利润,在商税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对于国家而言毫无意义。

况且经商的人越多,种地织布的人就越少,财富的产出也就随之减少。

人口流动就快,犯罪和治安问题油然而生,这些都是需要被打压的问题。

不过现在显然不同了,以上政策打压主要是之前的时候整个国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所有的财富都只是在国内流转,所有商贾压迫的是本国的国民。

同是倒卖倒买,牟取百姓财富的商贾,在海内和海外却截然不同。

到了海外,那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了。

商人在海外低买高卖,本质是从他国获利后滋养本国,那南海上源源不断的粮船与银船就是明证。

而且海外贸易风险巨大,因此,海商的地位倒是慢慢升了上去,尤其是之前的时候重开市舶司,宋时出面组建了南洋商行,大量的海商都参与其中,一开始还以为是宋时圈钱的新借口,捏着鼻子交保护费,没想到,一年以后,宋时还真的返还了当年的股份利息,尤其是账目,做的那叫一个清清楚楚,还挨个发放到了那些投资的海商家中,哪怕是数十年的老账房都挑不出来一点毛病。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现在的朝廷商税收的也太狠了。

随着利息送上来的,还有海军学院招生的宣传。

稍微机灵一点的海商纷纷将自己家中的孩子都送去了海军学院。

朱成文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海军学院的二期学子,没有什么能比看到收复安南更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甚至比上次得知蒙古臣服都更为兴奋,因为蒙古臣服有利的是隔壁陆军学院的同学。

充实辽东,开拓蒙古,收复河套,远征西域,需要的都是陆军学院的人才,导致现在陆军学院的人一批批的被拉过去,军功蹭蹭蹭的升,时不时就能听到边境那些陆军学院的学子又立了某某功劳,又有多少在边境战场上脱颖而出的将士升迁之前被特派到陆军学院进行深造。

相比之下,与陆军学院一墙之隔的海军学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陆军学院在朝中迅速崛起为一股仅次于传统武官的新兴力量。

虽然同为军事学院,但是海军的基础相比陆军无疑要薄弱的多,不管是在人脉和军功以及未来发展方面,帝国的重心无疑是偏向陆地的,宋时搭建起来的海军学堂一开始并不为众人重视,甚至对于宋时要将海军从军事学院中分割出来,各自成立为不同的学院而感到迷惑。

不过考虑到现如今海上贸易路线对于大魏来说越来越重要,最后大臣们还是没有发表反对的意见,但是在资源倾斜方面,多少有些侧重的。

比如陆军学院的校区和设施无疑就要超出海军学院许多,更多的武官朝臣有意向的也多是把孩子送入陆军学院,而海军学院的生源多是来自沿海地区的海商或是官员的孩子,以及沿海地区挑选出来身家清白的少年人。

少年人多意气,相互之间有些摩擦,陆军学院与海军学院原本就是年轻人最多的地方之一,有些看不惯对方也是正常的。

尤其是如今的海军学院之中,除了陈渔将军和胡泉将军、以及郑一官和石香海以外,根本没有多少叫的出名号的人,因此海军学院的人对上陆军学院的人多少气势上多少有些弱了几分。

要不是学院墙上挂着的巨幅《万国堪舆图》,两丈长的图卷上,一大半都是海洋,上面显示的海洋如此广大宽阔,映衬的只有一本书大小的大魏土地是如此的脆弱渺小,海军学院的经费恐怕还要被削减一部分。

朱成文永远记得他进入海军学院时第一次看到那幅万国堪舆图的震撼与贪婪!

往年,总以为大魏幅员辽阔,疆土庞大,上到草原下到沿海,已经是穷天之功了,周边地区,不管是西南群山,还是西北沙漠与草原,甚至是辽东的森林雪原,总的来说,对于现在的大魏治理的成本高于收获。

最好的地方无疑还是华北的平原与江南的水乡,这些无疑都已经在大魏的掌控之中。

虽然大魏自称上国,也不是狂妄到觉得天地之间只有自己一国。

但是其他的星罗棋布的小国虽然数不胜数,既不通文教礼仪,又穷困偏僻,距离大魏遥远,沟通困难,都属于不毛之地,不说茹毛饮血就连比起大魏旁边的蛮夷都算是落后的了,实在懒得搭理。

然而到了那幅图上,朱成文自以为幅员辽阔的大国,却只有那小小的方寸之地?

他不能接受!

他第一反应是:大魏怎么那么小?

随即升起来的就是:对于国土面积的贪婪。

虽然教师说过,如同大魏这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属于富庶繁华之地的世间无二,但是朱成文还是很不舒服的。

既然世界如此之大,难道不是大魏开疆扩土的最好时机?

那次的万国通识课上完,所有的学子都感觉有些晕乎乎的。

在教师的口中,那些偏远地区文明落后,不通教化,根本不懂怎么耕种粮食,但是偏偏他们的粮食产量不仅高还能一年多熟,这让任何一个明白粮食产量意义的学子无不目放精光。

安南的良种也曾传到琉球和沿海和两广地区种植,以往的皇城日报也多有介绍,确实高产量许多,但是引进之后由于那些地区的温度和土地还是不够肥沃,到了内陆地区后多有减产,所以也没有全面推广,反而是召集对改良良种感兴趣的人一同加入研究改善杂交。

初办的农学院,召集了不少对于植物感兴趣的学子,不限年纪和学识,只要对于植物这块言之有物的就能入选,倒是让不少不学无术的勋贵子弟混了进去,想着借凭自己的身世和家族力量,能混个农学官也是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王者荣耀捡身份卡神秘之劫剑仙三千万混沌盘古道不做动画就会死人在星际:国家给我分配了对象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王者荣耀之百变大魔王海兰萨领主木叶:从日向开始谨慎刺客之王武侠世界探花郎极品婆婆的重生之路顾小小薄九宸诸天:从四合院开始打卡末日:小姐姐没了我怎么活穿越之暴躁毒医不好惹娇娘发家录下山后,满级大佬靠算命发家致富当凶宅成为万人嫌以后战国小人物大佬她在生存游戏里度假墨尔本,算到爱凶狠狠的指挥官,晚上粘着要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