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受伤的交给军医,反正现在造化散产量上来了,宋时怕贺章发疯打仗,镇远军战损比例太高,给的尤其多,贺章完全不怕浪费。
溃军之中,无心打仗的转为民夫,山西大量的基建项目都在疯狂缺人,都是青壮劳力拉过去就能用。
还愿意吃一口军粮的则转到新兵营,继续操练,通过测试后可以分配到其他部门。
拉锯一个月后,眼看着己方人越打越少,劣势越来越明显,闯王咬碎了牙也不由的后退一步。
闯王虽然已准备南下,却并没有直接将手上的地盘拱手相让的意思,他拒绝承认自己割土赔地,只是守城的将士被抽调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对上大局入侵的镇远军防守失败。
对于被俘虏的刘宗敏和一干手下,他选择的反而是他从陕西一路攻到京师时沿路俘虏的那些武官将士。
勉强保持了纸面上的面子,只当做没看到战线上的大步后撤。
虽然已经两年了,但是很多的将士在被俘虏后并没有徇死也没有投降闯王,只是被一直关押在后方。
其中就有孙传庭和傅宗龙、唐通以及姜瓖等数十位大魏知名的名将。
听到孙传庭并没有同记忆中那样在战死潼关,宋时没有丝毫犹豫答应了闯王的条件。
还是那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现在的宋时手上能用的将士,实在不多。
龚敬现在的身份必须坐镇京师,陈渔则在对马岛和渤海湾保证物资运输,胡泉则留守大琉球,就连年近80的秦良玉和快70的卢象山都在边疆压制闯军和境外蒙古和女真两线作战,压力已经非常大了。
贺章和章丘两个人如果不是在辽东战场和女真人磨练出来,宋时手头能用的人就更少了。
相比只需要经过三个月训练就开始奔赴战场的新兵,那些在大魏的战场上纵横数十年的经验丰富的将领才是最值得珍视的财富。
宋时整顿军制后,她不缺新兵,不缺粮草,唯独最缺的就是带兵的将领。
这样的人虽然可以从一次次的战场磨练中脱颖而出,但是死亡率太高,出货率太低。
而战场上往往瞬息万变,关键时刻将领的灵机一动,就能抓住那转瞬而逝的战机,纯粹就是因为那些在战场上生死之间历练出来的本能。
宋时筹备选材考试和教育司从基层劝学,是为了扩宽内政的人才储备。
对于军事人才,她自然也有想法。
单纯的军训只能提高新兵的服从性和体力素质,训导员制度可以提高士兵对于国家的忠诚度,但是这些对于军事方面的提升却还是有限,之前灵机一动组的沙盘对战效果还不错,于是宋时干脆准备组建军事学校。
之前苦于手上能用的老将太少,而早年前太子训练出来的那批在不计成本和代价强攻京师的情况下损伤大半,后续守卫山西屏障的时候又损失了大半。
现在,闯王可谓是瞌睡送上了枕头。
宋时自然欣然接受。
她构思许久的军事学院,最开始主要还是由重伤或者残疾的将士充当讲师,但是毕竟还是缺少顶级将领的指导,能给到的都是比较不成体系的经验指导。
虽然贺章在战场上颇有天赋,但是在教人方面一塌糊涂,在军事学院上,除了当个招牌吉祥物吸引百姓参军外一无是处。
反而是刘宗敏这个大经验包打开了宋时的思路,也让她意识到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将才能让那些新兵蛋子迅速进步。
“大人,此事恐有不妥!”
听完宋时的想法,卢雁回难得的提出了异议。
她带着红衫营从边疆到了山西,帮助宋时防守太原等地,虽然秦良玉和卢象山
本意是想要她回内地修养一段时间,但是前线激战正酣,她又怎么安心坐镇后方。
在边疆等地长大的她一向有话直说,所以没有犹豫直接就开口道:“宋大人,恕我直言,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恐怕军将之中将无人死战到底,一旦遇到反军都想着苟且偷生,以待后效。”
宋时看着一脸认真的卢雁回,知道她是好意,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文官先抗议,卢雁回身为武官却并不回避,反而仗义执言,显然站的并不是自己的角度,而是大魏的。
“我知道,但是我不需要将士们死战到底,我就是想要他们活着,只要尽了全力即可,留待有用之身,等待时机,才是我最想要的。”
可惜,宋时站的是民族的角度,每一个大魏的子民都是宝贵的,这天下那么大,大魏太小了,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占据那些待开发的地盘,就会陷入曾经的梦魇。
不管是闯王还是其他的势力,对于宋时来说,都没有绝对的敌对势力,哪怕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可以打,也可以谈。
卢雁回有些复杂的看着宋时,最后还是选择了闭嘴,只是眼神中充满了无奈。
“闯王南下后,北方会有一小段时间的休战期,训导员这段时间要抓紧,给将士们多多补习,消灭军队中文盲率。”
“我会让老将们共同定制一份军事手册,军事学校搭建好后,这次对战,所有的有功将士,统统要到学校进行学习,还要考核,以后这个考核会与军队升职挂钩……”
“十人为伍,百人为营,千人称部,除了营部以外,上设应该还要组建师级和军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