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再怎么侥幸,庶子始终都是“孽庶”
,始终都被嫡子压了一头。
像贾宝玉这样的嫡子,他在社会政治地位(人脉圈)、家族的祭祀权力(家族群)上天然占据优势。
但具体到读书、科举、财产继承上,他就奈何不得庶弟了。
纵观红楼全书,王夫人与赵姨娘的妻妾之争,争夺的焦点始终都是“冠带家私”
——
贾政身为贾母的嫡次子,他头上没有“冠带”
,日后能留给儿子们的只有“家私”
。
唐之前,秦、汉、魏、晋这些朝代,庶子的“继承权”
都很悬浮,少数人有,普遍都没有。
再往前,夏、商、周三朝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那年代的“庶子”
,纯纯是嫡子的奴隶,谁家会分钱给奴隶?
《唐律疏议》是个跨时代的进步(倒退),诸子均分制开始包括“庶子”
。
“庶子”
从此可以正大光明争家产,且能争赢,背后有政府撑腰支持。
此例一开,世道变了——
《宋刑统·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者及财物,兄弟均分”
。
《大明令·户令》规定:“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与半分”
。
儿子们不管是投胎在嫡妻、贵妾、侍妾、贱婢谁的肚子里,家产都要平等分给他一份。
哪怕这个儿子生在隔壁老王媳妇的肚子里,只要渣爹肯认,也能有嫡子一半的继承份额。
这个律法是朱元璋颁布的,“私生子”
从此翻身了。
清朝,继承发扬了明朝的糟粕之外,又官方开创了“兼祧”
制度。
这个制度,跟唐朝盛行一时的“并嫡”
类似,让男人可以合法娶两房“嫡妻”
,生两窝“嫡子”
。
区别仅在于,“兼祧”
的两位嫡妻是“妯娌”
,“并嫡”
的两位嫡妻是“姐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