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29年到日本东京,进庆应大学英文科。
1933年因在留日学生中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到上海,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行政书记,曾遭周扬诬陷。
鲁迅却非常欣赏胡风的人品与学术思想,与鲁迅常有来往并且关系非常密切。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杂志,编辑出版《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并悉心扶植文学新人,对“七月派”
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研究股主任,辗转于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从事抗战文艺活动。
1949年起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其间写有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特写集《和新人物在一起》,杂文短记《从源头到洪流》等。
1953至1954年,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在“反右”
和“□□”
运动中,胡风两度入狱。
胡风主要文艺思想
(1)、“处处都有生活”
说
(2)、“主观战斗精神”
说
(3)、“精神奴役创伤”
说
通俗些讲,就是作家的一种战斗的人生观,一种战士的”
人格力量”
;从创作实践来说,就是作家在认识和表现现实生活时的立场和思想感情,它包含着作家对人生的强烈爱憎态度。
胡风所指的“战斗精神”
也是有特定含义的,是指“从无产阶级先锋队所发动所领导的历史大斗争爆发出来的产物”
,也就是指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现实环境下的伟大实践精神。
(胡风《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
但是,由于胡风使用了“主观”
二字,就被曲解为“反客观”
的“唯心主义”
。
“精神奴役创伤”
其实就是“缺点错误”
,文学要写出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当然要写人的缺点。
广大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受着上千年封建主义的物质压迫和精神压迫,受着小生产私有观念的影响,在他们精神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被奴役的痕迹(像阿Q,当他被人出卖,将送上法场时,还在努力画一个签押的圆圈,还为画得不圆而伤心,这种麻木、愚昧、自卑,集中地表现出封建意识形态对一个落后农民的毒害,鲁迅将这种缺点概括成“国民性”
,胡风进一步具体化称之为“精神奴役创伤”
,并强调“在科学分析上用‘缺点’去指出,但在创作上一定要用‘创伤’去感受。”
(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
而这也被认为是在丑化劳动人民的英雄形象。
参见《历史的背面——贾植芳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