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延续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塑造了一批具有顽强生活信念和战斗精神的白洋淀人民,尤其是柔情似水又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
“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进脚步,我的悲欢离合。
反映这一时代人民精神面貌的作品,在我的创作中,占绝大部分。
……我最喜欢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我的这一组作品,是对时代和故乡人民的赞歌。
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
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我回避我没有参加过的事情,例如实地作战。
我写到的都是我见到的东西,但是经过思考,经过选择。”
——孙犁《孙犁文论集·自序》
“在人物塑造上,前者(孙犁)是注入了新的时代和阶级内容的人性和人情美,而后者(京派小说)则是完全返归自然的人性和人情美。”
——丁帆、李兴阳《论孙犁与“荷花淀派”
的乡土抒写》,《江汉论坛》2007年第1期。
将“革命”
的新质素引入抒情传统中去,将新人的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与革命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谐统一起来,从而一扫废名、沈从文抒情中的忧郁而变得清明爽朗起来。
可以说,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找到的是革命文学民族化的另一条路径……
——郭宝亮《荷花淀派”
的历史意义及启示》,《文艺报》2019年9月16日
四、“茶子花派”
作家周立波的土改小说
“茶子花派”
:五十年代中期,周立波连续创作了《山那边人家》《山乡巨变》等一批以湖南农村生活力题材的小说佳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主题、湖南的地域民俗色彩以及富于诗意的美感相结合的特点,谢璞、刘勇、周健民、肖育轩等受其影响,创作也体现类似风格。
1980年以后,古华,叶蔚林、孙健忠、张步真、韩少功等湖南籍作家创作也承接了周立波的特点,用古华的话来说,“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
周立波1908.8.9—1979.9.25作家,编译家。
湖南益阳人,原名周绍仪,笔名取自liberty。
与赵树理并称“南周北赵”
。
1930年2月在上海参加法租界大示威,被江湾劳动大学开除;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
后的工人罢工运动中,因张贴罢工宣言被捕。
1934年7月交保获释,9月中旬,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调任桂林《救亡日报》编辑,后被安排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1940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后又补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1944年,随解放军南下出征,任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战地记者。
1946年10月,前往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并以此为题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1949年10月,调任北京,在□□编审处工作。
先后担任《人民文学》编委,湖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湖南分会主席。
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47),《山乡巨变》(1955)。
1、《暴风骤雨》上卷1947.10于哈尔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