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章三十年代戏剧 曹禺雷雨(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主要人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被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开端。

此后,在春柳社、新剧同志会(陆镜若发起)、春阳社(主要成员:王钟声、任天知等)、进化团(任天知主持、中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的努力下,新剧(彼时又称“文明戏”

)由国外演到国内,逐步具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左:“春柳社”

演出《家庭恩怨记》剧照1912.4

右: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等排演话剧《寻找“春柳社”

》2007.5

“五四”

时期的中国现代戏剧

(1)、《新青年》展开“旧剧评议”

,大量引进外国戏剧资源(如1918年4卷“易卜生专号”

);1920、1921年,上海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相继成立

周作人:旧戏“多含原始的宗教的分子”

,是“野蛮戏”

钱玄同:旧戏具有“戏子打脸之离奇”

以及追求“大团圆”

结局的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洪深:提倡“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

傅斯年:提倡现实主义的戏剧,要求戏剧“在当今社会里”

取材,表现“我们每日的生活”

,描写“平常”

的普通人,并打破传统的“大团圆”

主义,如实地揭示现实本来面目;

鲁迅:“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

(2)、北京大学同时开设“西洋戏剧”

和“中国戏曲”

课程,标志着另一种选择

1926年秋,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创办《剧刊》,提倡“国剧运动”

,“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

去建立“中国新剧”

;发扬传统戏曲“目的在于娱乐”

的“纯粹艺术”

倾向,反对“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

的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局,提出要糅合东、西方戏剧特点,“在‘写意的’与‘写实的’两峰间,架起一座桥梁”

早期的话剧创作

田汉(1898-1968):早期代表作有《梵峨嶙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湖上的悲剧》《南归》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淑妃大佬女配她超有钱[快穿]高能预警!空降奶包炸翻豪门武极天下机械炼金术士降维碾压[快穿]你不要太可爱不能修仙的我只有去培育魂宠了北宋大表哥五师妹穿成男主的夫子后炼狱艺术家魔帝归来当女婿奋斗在修真界把惊悚游戏玩成修罗场[无限]帝妃她富敌三界我在低武世界得道成仙重生逆袭:高冷总裁暖心爱自恋BOSS:小秘她只想搞钱海兰萨领主快穿系统之宿主是个戏精三爷宠妻甜蜜蜜我想当巨星大国重器[快穿]当我绑定三次元论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