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25年夏,艾芜为逃避包办婚姻离家南行,流浪缅甸。
5、“东北作家群”
之萧红的小说(“九·一八”
事变后由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推动下自发开始创作。
代表人物有萧红、萧军、舒群。
端木蕻良等。
)
萧红(1911—1942)。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
(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
学名张秀环,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9岁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1939(节选)
《生死场》
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生死场》序言,鲁迅
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
描写的是“九·一八”
事件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
蚊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的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但这样混混沌沌的生活也是并不能长久持续的。
……在苦难里倔强的老王婆固然站起了,但忏悔过的“好良心”
的老赵三也站起了,甚至连那个在世界上只看得见自己的一匹山羊的谨慎的二里半也站起了……蚊子似地为死而生的他们现在是巨人似地为生而死了。
——《生死场》读后感,胡风,193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