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萧先生也恭喜皇帝,“臣曾经听过一个说法,天降祥瑞,这最大的祥瑞就是不世出的人才。
这种人天生智慧,生而知之,是上天赐予的济世之才。”
皇帝越发高兴,臣子们进献了那么多祥瑞,什么巴掌大的麦穗,什么会开口说人话的鸟雀,什么带着花纹的石头,什么通人性的汗血宝马,什么……
那,统统比不上这俩人才。
这是朕的福气,是太子的福气。
第155章 合作 给他们盖房子!
萧先生吃饭的时候皇帝反复看了好几遍裴长青的信,信中并没有仔细写制白糖的法子,只说方法复杂,需要当面教学。
制茶的步骤倒是写了,不过皇帝并不会制茶,只能看个热闹。
裴长青语气非常谦逊,并没有把话说绝对,只是分析各种茶叶的制作步骤,然后提出可以在红茶的基础上试试半发酵的方式,应该能得到和红茶、绿茶不一样的茶,介于两者中间,就是青茶。
他重点陈述了黑茶饼、茶砖的制作方式,因为黑茶需要后发酵,杀青揉捻以后要进行渥堆,这一步是关键,而最后一步干燥和其他茶工艺又有不同,不是烘炒而是用旺火直接烘焙,之后还要进行陈放,这也是黑茶的独特之处。
这自然需要好的制茶匠进行实物反复试验操作,才能掌握最佳制茶方法。
他重点强调了黑茶的养生功能,对肠胃刺激小,吃了油腻食物可以喝黑茶助消化等。
最后他也不忘为夫妻二人略懂一点制茶术给出合理解释——曾经遇到一个老大夫,他甚爱茶,对各种茶颇有研究,如数家珍,他说现有的茶虽好却不适脾胃虚弱之人,红茶不错,但是黑茶更好。
他自己随身携带一个黑茶砖,想喝了就敲下一角加水煮,说如此喝下去胃部甚暖,不受茶害。
阿宁对任何食方都感兴趣,便问了制法,那老大夫也不吝啬随口告诉他们。
可惜成阳县不产茶,夫妻二人自来家贫也没有品茗的习惯,就把这事儿搁置脑后。
听闻顾千户想出海经商,靠茶叶、丝绸换钱,夫妻二人便想到此制茶法,回顾一番写了大概制法,还需有经验的制茶匠多加试验等等。
当然最后不忘拍皇帝彩虹屁,祝愿陛下万寿无疆,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庆海船肯定会遍及海外各地。
届时海外各地的商船也会争相来大庆贸易,惊叹大庆繁华如天堂,保不齐就想动歪脑筋偷大庆的制茶术、制白糖法呢。
皇帝视线落在最后一句上,向来沉稳的心竟然也生出十分的豪情来。
哪个皇帝不想文治武功、青史留名?
嗯,海外番邦妄图偷制茶术、制糖法?
那可不行!
皇帝思量着要下一道圣旨,严禁各地茶园、茶商将茶籽、制茶术随意传给海外番邦,也要严禁番邦潜入偷学、偷盗茶苗茶籽。
庄稼、蔬菜、瓜果可以互相交换种子,茶叶这种关乎商税大头的经济作物不可以。
如果朝廷有更多银钱,就能在各地开办拼音识字学堂和医馆,就能培育更多高产庄稼,就能在各地继续开办善堂。
就不至于每到灾荒之年就有流民四处流窜,造成地方民乱。
萧先生今儿也没太多心思品尝美食,快速吃完,漱口净手之后又和皇帝一起商量后续事宜。
太子和谢恒也没走。
原本他们白天去试验田,晚上要回东宫学堂上课的。
太子听皇帝和萧先生商量赐封沈氏为针工局驻外掌司,负责研究并传授新式服饰样式,还要任命裴长青为育种司的司正,商量派谁去宣旨。
另外他们商量派人去豆腐村学制白糖术还是请裴家人来京城。
萧先生:“秋收正忙,裴二郎又忙于读书,沈娘子作坊也是离不开人,还是不要随意调动他们的好。”
眼下宣他们进京不方便,还是派人去的好。
皇帝:“派人去豆腐村需要妥善安置住处,裴家的新宅子还没竣工。”
皇帝如今对豆腐村的事儿也非常了解,虽然他每日上朝、批阅奏折、商量政务非常繁忙,可上班之余总得有点娱乐,听豆腐村的热闹就是娱乐。
太子:“爹,这好办,下旨让地方官立刻给他们把房子盖起来,这样钦差就有地方住啦,盖都盖了,就给他们盖大点,多点人也能安置下。”
皇帝微微颔首,确实可行。
过去他把豆腐村裴家当自己的一个田园梦,看着那家人勤勤恳恳地劳作,从家徒四壁到盖起新居,办起作坊,带着全村原本吃个半饱的庄户们都过上好日子,看着他们靠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地改善生活,建设家园,他心里也有一种满足感。
他从未想过要直接帮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