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吃小豆腐的时候配两块腐乳都能更好下咽。
只要价格不高,依然用豆子换,乡下人也消费得起。
试成了以后她打算跟高里正合作。
前天高里正从荷花沟儿回来的时候又给她捎来一个小手磨,还送了两只小鹅,说是陶族长给的。
那天沈宁跟他聊了聊,听了高里正的一些想法。
主要是关于“大家以后都会点豆腐,你还开豆腐坊,准备好低价换了呗?”
、“城镇各大酒楼、饭馆以及大户人家、收入高吃得起酱油的百姓买的基本都是柳家酱油,乡下庄户人一般不吃酱油,你还想卖酱油吗?”
。
高里正却很乐观,“二郎媳妇,六两七两换豆腐的话我就不说了,关于酱油我也不瞒你。
我闺女婆家是县城霍家,开酒坊的,家里养着几十号帮工。
他们也要吃饭,能买柳家的酱油和酱为啥不能买我家的?平时我和大舅兄家的鸡鸭鹅猪可没少卖给他家呢。
他们也给我介绍了咱成阳县好几家酒楼饭馆和其他大户的生意,我们定期给人家送鸡鸭鹅猪的,那再送些酱油尝尝也正常,对吧?”
沈宁要的就是他的销售渠道。
她和裴长青算过家里那十一亩地玩不出花样,什么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的,重要的不是你会不会养,是你有没有地方卖,养了卖不掉就纯赔钱。
更何况现在他们连买牛、买鱼苗、鸭苗的钱也没有,更没有联系好的销售渠道,所以不用想。
至于其他地那就更没花头了,没有足够的肥料,没有足够的牲口和人力深耕细作,种什么产量也不高。
种高价草药没有种子,也没有能联系好的采购商。
所以家里的地只能种庄稼,交税、自己吃,能让自家吃饱不饿肚子就算完成了土地的使命。
另外他们还得赚钱供阿年和裴长青读书、科举,走礼,还得管家里四季衣裳、被褥,还要添置家具、农具等等。
裴长青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他自己盖房子就展示了才能,之后可以靠这个找相关活儿干。
甭管盖房子还是做木工、瓦工,他都可以稳定赚钱。
但是沈宁不能让他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赚钱上,因为家里长期阶级升迁靠阿年,短期就得靠他。
裴长青必须从零开始学四书五经,想要考中秀才,必须花费海量时间背书。
十年寒窗,说的基本就是这个阶段了。
他们没有十年给他,自然是越快越好。
但是甭管他多聪明,记性多好,考秀才这一步都没有捷径,不能靠思想、策论等来博眼球,只能扎扎实实地考基础知识。
古代不少名人都卡在秀才这一关上,死活过不去,花钱捐了,后来却一路举人进士官运亨通。
没看裴端久考不中人都变态了么?
所以沈宁要给裴长青腾出时间来读书。
那么赚钱的重任就落在她身上。
她没想过靠豆腐赚钱,来钱太慢,付出劳动力太大,干脆共享给乡亲改善伙食,节约粮食。
她也没想过用酱油赚钱,酿造时间太久,而且销路也是问题。
至于做点心,以后搬到城里可以,现在甭想。
做了卖给谁?运到城里得多少时间成本?划不划算?所以现在就只是自家哄孩子走礼的用途。
进城租铺子就更别想了,没有点背景根本租不到铺子,这时候甭管干啥都得找保人,她进城找谁当保人租铺子?
这年代没有一个靠山,真的很难很难赚钱,你有本事你都保不住。
经商、开铺子不是你有产品就行。
古往今来,多少昙花一现的品牌?
不说别的,就说做豆腐,如果她不是拿出来跟乡亲们共享,单纯自己开个豆腐坊和人换豆子,甭管六两七两,都赚不久。
高里正得不到好处,他不会上凑帮忙,她也就享受不到庇护,那村里外村的混子就会沆瀣一气来捣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