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去镇上买就得一斤三文钱呢!
有那胆大的就敢冲到村口对着沈宁家喊:“豆腐娘子,我们感谢你。”
沈宁都有点冒汗了,大家都收着点吧,别太得意忘形了。
就点个豆腐而已,只能节流又不能开源。
要其他时候也没啥,今儿这不是萧先生在么,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万一是什么隐藏大佬体察民情……
沈宁心下一动,不动声色地和裴长青对视了一眼,他也想到了。
寻思可能是上头什么衙门的官员下来视察民生。
两人也尽量注意自己言行又多展示一下庄户人的艰苦,希望官老爷们体察民情。
比如税收有点多,有点重呀。
正税不多,但是附加税多,还说不清楚,当然这不是里正的锅,里正不敢贪污自己加税,是各地方自己的事儿。
他们并不怕官老爷找自己麻烦,毕竟敢下来体察民情的就不是小肚鸡肠的官儿。
萧先生对历朝历代的税收都有研究,闻言微微颔首,心里却越发肯定这俩不是普通人。
普通庄户人你就看吧,他想找个人说说话都不容易,一个照面他们就躲了。
要想找他们说话都得让里正或者村老领着,哪像这夫妻俩,口齿伶俐、条理清楚、落落大方,这谈话架势就不是一般人。
但他几经试探发现这俩人又的确是普通人,不是什么豪门大户、世家大族出来隐居的弟子,就是土生土长的裴庄人。
这俩人不会写字!
仅会的几个还是跟小儿子学的。
瞅着他们拿小棍棍儿在地上给费劲划拉的样子,萧先生都不忍直视。
他心里默默地把世外高人、大家子弟、隐居等形象抹掉,重新把原汁原味乡野夫妇、天生聪慧、乐观、勤奋等形象给扶起来。
看来这娘子在书院里说的那句诗,也是提前做功课请人教的了。
八成是那个叫阿年的孩子,那孩子安静中透着一股子大人才有的隐忍,会暗中观察人,又聪慧无比。
想来娘之前受人轻视,他出个反击的主意再借本书查查也不难。
可即便如此,这娘子能背诵得十分流畅也不简单。
毕竟不是读书人。
裴长青歉然一笑,“先生见笑,我们跟儿子学了几个字,会写的实在不多。”
萧先生摆手,“无妨,知道名字我回头让人打听打听。”
刚才不是说到税收么,沈宁和裴长青就趁机拐到了农作物上。
沈宁说以前住在桃源县的时候经常去码头卖煮鸡蛋,听南来北往的客商说好些特别的庄稼他们这里没有。
什么能驱寒的辣椒啊,像秫秫的玉米但是结个大棒槌啊,能榨好多油的花生啊,像小冬瓜但是更能管饱的南瓜啊,像山芋却能种在高寒之地也高产的土豆啊,一窝结七八个亩产三四千的地瓜等等。
萧先生让她写下来。
沈宁最近一直忙,学的繁体字基本是名字、三字经那些,像这些舶来品还真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就不敢随便下笔。
她笑道:“人真是奇怪,小时候记性就是好,五岁上我娘第一次骂我的话我都记得清楚,现在学个字转身就忘了。”
给自己打打补丁。
萧先生闻言失笑,“确实如此。”
他拿过地上的棍棍儿,把沈宁说的几个农作物名字试着写了一遍。
古代文盲沈宁和裴长青惊讶地看着,合着她说的辣椒那一串农作物的繁体字和简体字一样啊。
现在当然也没有这些称呼,是萧先生根据沈宁的发音和解释写的。
什么南边的瓜啊,地里的瓜啊,长在土里的豆啊,葵花因为有个现成的葵菜,青青园中葵嘛,花生和玉米就是萧先生自己理解的。
也可能本朝已经有了这些东西,不知道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可能是富贵人家的花园可能是某寺庙的墙角,也可能是南边某片野地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