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很多年后王衡才明白林延潮的用意。

这些子弟来明朝后学习明朝文化,都十分倾慕。

当时倭国的姓氏苗字太难,出现如源朝臣德川,源朝臣武田,如此明朝人难以称呼的问题。

于是倭寇派遣子弟全部都给自己取了汉姓,以便与明朝人士交往称呼。

这在亲中华的国家中如越南,朝鲜,琉球上层都以改汉姓为荣。

比如后来德川秀忠因在大明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色,被明朝天子御赐国姓‘朱’。

这些人见识了大明的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回国之后不少人都毕生致力于‘明倭友好’的事业上。

王衡着手另一件事就是在漕运上。

经过数年的海漕试行,每年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的海漕船,可直达山东半岛成山、再到达天津界河口。

据王衡所知,尽管有些船只在海里漂没,但负责海漕之事的梅家有皇商的背景,与官府打点甚好,对于没了的船员都给了一笔足够的补偿,同时也补足了缺额,故而虽说有些官员有所微词,但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事实上海漕的兴起,并没有带来河漕的没落。

因为运河上漕船的减少,反而使民间客船,货船,商船增加了不少,并使得南北交通有所改善。

原先运河拥堵时,漕船优先通行,官船次之,民船则要排队。

现在漕船一少,运河通航却是好转了一些。

有了海漕在手,正好给林延潮一个很好的机会,朝廷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治理铁板一块的河漕积弊。

林延潮治理河漕的方法,大体与治理两淮盐政的方法差不多。

原先朝廷用运军负责河漕的漕运,但后来运河被沿河官吏盘剥的太厉害,结果逃亡无数。

于是朝廷想出了种种办法,比如提高运军的粮饷,允许漕船来京途中夹带私货,甚至不惜用海漕来避免这些陋规等等。

至于林延潮治理漕运的办法,就是让朝廷默许运兵将输漕之事给沿河商帮代办,同时对沿河州县对漕运盘剥太厉害的,朝廷予以严惩。

若是他们敢反对,朝廷则给予海漕更大力的支持。

如梅家为的海漕商帮都看着这一块呢。

所以林延潮提出将海漕漕额从原先五十万石加至一百三十万石,河漕漕额从三百五十万石减至两百七十万石。

王衡虽不知道历史上这些船民因被盘剥,最后不得不形成漕帮对抗官府,以至于后来的清朝只能对漕帮睁一眼闭一眼。

但王衡深信林延潮之能,林延潮解决漕弊的方式,就是如此一点一点的加码。

但此事却遭到了政见保守的沈一贯的反对。

他认为此举必会遭到运河激变,为政之要在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林延潮与沈一贯在阁中因此起了争执。

现在官场上对林延潮与沈一贯之间关系揣测很多,大部分认为是势如水火,但这些传闻多是不实,在更进一步的京官廷臣们看来林延潮与沈一贯的关系没那么差,至少在表面上还保持着一团和睦的样子。

二人关系到底如何,唯有林延潮与沈一贯二人清楚。

但王衡明白。

确实在很多政见上,林沈二人持相反的的态度,赵志皋去位后,二人就有些无法调和了。

但林延潮对沈一贯一直采取忍让的态度,容许对方在很多事上拍板。

而且王衡看得出来沈一贯颇有野心。

沈一贯在阁经营那多年,浙党可谓遍布朝堂上下,如右中允陈之龙、户科都给事中姚文蔚、工科给事中钟兆斗、吏部员外郎贺灿然等,此外蜀人刑科给事中钱梦皋、御史张似渠、齐人御史康丕扬都是他的心腹。

王衡坐在公案上刚写完一个条子,这时候门吏推门入内给了王衡一个条子。

王衡看完条子,不由脸色巨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赚的真是辛苦钱穿书之我是宠妃我怕谁王者荣耀:打游戏成世界首富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快穿女配系统说败家一个亿超神道术泡面首富一品婚爱:独溺娇妻我,腕豪,海军大将美人眸我靠和霍少恋爱续命白月光觉醒后和法医大佬he了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从武学专用版作弊器开始快穿之红尘道四合院:开局摸出贾张氏喜脉红楼之云泱文士我为美食狂止于暧昧把虫族吃到濒危[星际]澳洲风云1876大佬们都为我争风吃醋在港综成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