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靠人力踩下踏板,通过轴承连接,反复之下,能带动转轮飞快转动。

打谷机的后边,用木料或者铁皮,制作了一个斗,底部平展,四沿很高,前端竖直,后端倾斜,大小恰好能嵌入底座,有勾子与底座勾连。

这样的设计,轻便省力,有利于水田中不下陷,有利于水田中拖拽前进,有利于盛装脱下来的谷粒,有利于将谷粒扒出,装入箩筐或者蛇皮袋。

蛇皮袋不是蛇皮做成,而是由塑料条编制而成,山民购买化肥,一袋袋的化肥,正是用这种塑料制成的袋子包装,化肥用完,袋子留下正好用来装稻谷。

蛇皮袋比起箩筐来,更轻便更结实,水中浸泡也不会损坏,每个袋子都被山民收集好,用来在水田盛装谷粒,再好用不过。

塑料条编制的效果,看起来像蛇皮,也坚韧如蛇皮,因此得到蛇皮袋的称呼。

相比于麻袋,蛇皮袋要小许多,用来装稻谷,重量恰好能够承受,后来逐渐取代了麻袋,成为装运粮食的主要盛具。

晴天头戴草帽顶着烈日,雨天头戴斗笠披着塑料膜遮风挡雨。

春夏雷雨天气多,雷雨来时又凶又猛,回家稍微慢点闪电似乎就劈在脚下。

农村防雷知识不懂,小时候,有一次爬到路边,一位父母的熟人,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把我带去外婆家,半路下起雷雨,闪电雷鸣狂风大作,他竟带着我在一颗突兀的大樟树下避雨,父亲知道后,直呼侥幸。

自打记事起,父亲一直有个收音机,不管做什么,总喜欢把收音机放在边上,边听边做。

多多少少消除了些干农活时的疲劳,减少些单调烦躁。

收音机不大,四四方方的扁长体,大小与农村建房用的砖头差不多,一个喇叭几乎占据了整个平面,喇叭上方一排刻度,用来标记频率,代表电台。

一个黑色的皮套包裹,上面还有一个肩带,可以提在手中,也可以背在肩上。

对应喇叭的位置,钻了些小孔,保证不会隔挡音量,开了个窗空出频道,两边留出了调节音量和频道的旋扭。

那时候的农村,电器太少,除了手电筒,能够见到的可能就是收音机了。

但也不多见,不但是因为价钱昂贵,购买不起,还是因为它要消耗电池,增加了额外开支。

秧苗插播之后,常有杂草生长,影响水稻生长,侵占施撒的肥料,在秧苗还未长成之前,就要耘田清除,秧苗生长很快,一次耘田之后,青翠茂密,完全覆盖了稻田,就不怕杂草影响了。

每个人都有一根棍子,有的用粗壮的小水竹做成,有的用结实通直的木棍做成,我们叫它“耘禾棍”

,在耘田时,用来支撑身体。

拄着“耘禾棍”

,一脚支撑,一脚搅拌成行成垅的秧苗空隙处泥土,交替前行,不但能将杂草清除,踩入泥土中,也能将肥料很好的与泥土混合,稻田施肥,一般都是在耘禾时进行。

耘禾时不用弯腰,一人几行并排前行,收音机一般由父亲背着,几姊妹拄着“耘禾棍”

追逐跟随,就为了听收音机里讲述的一个个童话故事,或者长篇小说。

更多的时候,要弯腰要搬运要挑重,无法背着收音机,有时将它放在附近田梗上,有时放在稻草垛上,上面用个草帽盖住挡住烈日。

第一次听到收音机里的少儿节目,就入了迷,“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优美的旋律陪伴了整个童年,每当这个时候,风雨无阻,一定会聚在收音机旁。

除了了少儿节目,最喜欢的是长篇小说,或者是长篇评书,一天播一段,听完一部小说或者评书,不知道要多少天。

最熟悉的播讲人是单田芳,记忆最深的是他每次说完之后,留下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单田芳播讲的评书有许多,比如《三侠五义》、《白眉大侠》,还有一些已经想不起名字了,都是在田地里干活时听完的,讲得太生动太传神太吸引人,每天播放的时间,都被我们记得牢牢的,第二天准时收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三爷宠妻甜蜜蜜极品赘婿我有个大侠梦武极天下在豪门系列文当对照组穿越后她被迫成为首辅基建在原始高门主母穿成豪门女配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快穿之炮灰女配又黑化了农夫凶猛我用阴阳师颠覆火影殿下请自重,权臣她是俏红妆来自律师A的致命吸引我能看到生死簿宅在随身世界团宠小福女:娇娇包带全家致富强穿七零:军哥和空间让我躺赢了逃婚后,我成了女将军我穿成了腹黑狼崽子的丑娘武极神话要修仙就上一百层魔王大人很烦恼蜜宠官宣:总裁的撩妻日常重生在夫君登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