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因此,农家的牛圈,都是深深下陷的,一年比一年深,经年之下,往往能深达一两米。
扒草皮也不轻松,之所以叫荒地,是因为实在无法开垦,否则都会作为自留地开垦出来。
一天草皮扒下来,手常常要磨出血泡,这样的荒地夹杂碎石,如果没注意,一锄挥过,震得虎口生痛,甚至裂出血来。
到了来年,油菜成熟,在春耕即将到来之际,还未先尝春耕插播之苦,就要先受收割油菜之罪。
油菜不比水稻,长得跟小树一样,与其说割不如说砍。
收割好油菜,挑回家中,摊在“晒垫”
上晾晒,油菜荚干枯开裂,再用棒锤敲打,油菜籽就从油菜荚中全部弹出,用箩筐装好,抽出空闲时间,送到附近的“油榨”
坊榨成油,解决一年的炒菜用油问题。
油菜割完之后,留下的油菜根是不能留在田地的,无法及时腐化,会伤到人畜的脚。
又要一个个拔出,扔到地外,沤制“火土”
。
因为栽种油菜,母亲一年四季都显得那么忙碌,难见有一刻清闲。
忙活完油菜,已经是春耕开始。
赶着老年将田地耕犁完之后,再放满水,蓄积上一段时间,使泥土吸足水变得松软,方便插播秧苗。
这时就要用到一种特别的生产工具,将犁完的变得平整,以利于秧苗均匀受到灌溉。
这种特制的生产工具,当地人称为“噜噜”
,木匠以坚硬杂木制作,前后有踏板,中间是一个转轮,转轮也是木制,上面密密的交错排列着一个个竹子制成的齿。
使用时,人前后两脚站在踏板上,老年拉着上前进,高的地方多滚几次,一般就能将田地平整。
“噜噜”
转动,还能使泥土与水进一步混合,更有利于栽种秧苗。
“噜噜”
是山民的叫法,为什么这么叫,一直也没想清楚,或许象声词,因为“噜噜”
在水田中转动前进时,泥水带起发出的正是这种声音。
如果田地高低太过明显,“噜噜”
滚转平整不了,还要用到“插”
,这也是山民的叫法,过程就叫插田。
“插”
也是用杂木制作,底下是一排铁条,上面制成扶手。
插田时用老牛在前面拉着,两手提着“插”
跟在后面,将高处的泥土赶到低处。
使用得多了,铁条会变成铁刺,相当锋利,如果没有经验,或者不小心,将会扎伤脚。
犁田、打“噜噜”
、插田,都要用到牛,可见牛对农民是多么重要。
之所以称老牛,是因为下地之前,要先将牛教熟,没有教熟的牛,无法控制,甚至会造成器具的损坏。
首先要先让牛适应套索,一般先弯曲成直角的杂木树杈,制作成牛架,当地称作“牛杈”
,架在牛角后侧的脖子上,牛架两端绑上结实粗壮的绳索,系紧之后就可以固定在牛脖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