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机器大面积关停后,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厂里多出了一大群,脱离岗位的工人,厂领导称这些人为“富余人员”
。
厂里原先有不少临时工,于是先把所有的临时工辞退,其中包括一批当代“小珍子”
。
纺织厂工人都喜欢沪剧《星星之火》,这是一部描写上海解放前,日本纱厂里的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同时反映五卅运动斗争的戏,剧中有个叫“珍子”
的包身工,曾看哭了许多纺织厂的老工人。
前些年厂里的“三班制”
,改成“四班三运转”
,出现了挡车女工紧缺的问题。
厂里派人去革命老区,在当地招收了一批姑娘,都是百里挑一选来的。
她们来到上海的时候,年龄都在十六、七岁,厂里为她们提供宿舍,对她们进行培训,然后安排她们当挡车工。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珍子”
,大家都这样称呼她们。
这些从贫困地区来的姑娘,后来都走了,听说她们在离开厂里的对候,每个人都依依不舍。
然而单靠辞掉临时工,根本解决不了人员富余问题。
许多工人闲着没事干,厂里奖金不发,工资总得发给他们。
厂领导也是动足了脑筋,后来利用厂区的门面房屋,组织一部分人搞第三产业,办起了制衣工场,开了理发店、食品店、饮食店……闹腾了好些日子,只是没见搞出个样子来。
留在车间里的工人,每天的工作量越来越少,大家都很轻松。
车间里的保全工和保养工,从前每天要工作三、四个小时,现在每天只要干一、二个小时,有时全天不需要干活。
大家闲着没事做,便成堆聚在一起打扑克,或者下象棋。
有些人甚至没了影子,他们溜出厂门,去附近的工友家里打麻将,到下班时候再溜回厂里。
车间主任掌握了他们的规律,经常在下班前去厂门口守候,把溜进厂门的人逮个正着,依劳动纪律处罚条例,扣他们的当月奖金。
不过这一招根本不管用,一个月的奖金才几元钱,索性扣光了才好。
自从和杨科长谈过话后,海福心底起了波澜,内心感到很矛盾。
要说心里话,他根本不喜欢纺织厂的工作,可是毕竟已经在厂里工作了十几年,已经习惯了车间里嘈杂的环境,习惯了口鼻前飘浮着的花衣和粉尘。
另外自己的工作很轻松,每天干完活后,独自找个僻静地方坐下,可以拿出纸和笔写东西。
能利用上班时间写作品,对一个业余作者来说,像是农民多了块自留地。
不过他已经预感到,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应该未雨绸缪了。
然而他又想到,自己不是当个体户的料,辞职经商是不可能的事。
想重新找个单位,这又谈何容易?必须得有社会关系。
他思来想去,觉得海荣或许能帮自己的忙,凭他的身份和人脉,替自己找一个好的单位,这应该不成问题。
他打定了主意,要和海荣谈自己面临的处境,请他替自己留意,有什么好的去处?然而海荣一直很忙,连谈话的机会也没有。
他也想过向父亲谈,然而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父亲今年的心情一直不好,不想再给他添思想负担。
在春节前,银生因孙子没有回家而不高兴。
过了春节后,他仍是闷闷不乐。
海福知道其中的原因,首先是自己的婚姻问题,使得他心烦意乱。
其次是对玉姗,他意见越来越大。
玉姗像从前一样,海荣不来家里,她也不会来家里,而海荣因为工作忙,一个月最多来几次。
银生为此心里不平,经常在林瑛跟前嘀咕:“这个当娘的,一点不关心自己的女儿。”
林瑛总是护着玉姗,有一次替玉姗辩解说:“怎么不找你自己的原因?玉姗每次来家里,你总是不停地唠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