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到清初的时候,寄名的习俗几乎盛行于全国各地。
所谓“寄名”
,便是指新生儿的父母家人因担心孩子会夭殇或者身患疾病,所以“要将孩子寄名于神
鬼,如观音大士、文昌帝君、城隍土地,或即寄名于僧尼,而亦皆称之曰“干亲家”
。
通过这种将孩子“寄名”
给神佛、僧道,充为弟子的方式,以求保佑孩子身体康健、长命平安。
在行“寄名”
礼的时候,父母要抱着婴孩儿到庙里烧香。
并且需要事先用红布做一个袋子,将孩子的生辰八字写在纸上,装进袋子里,悬挂于神橱上,这便是“过寄袋”
了。
接着,还要由僧人或道士代表神佛,为孩子取名,并将道髻、道衣、符录及刻着“长命百岁”
、“金玉满堂”
、“福禄寿喜”
、“芳龄永继”
等吉祥话语的长命锁、银项圈等赐给孩子,让孩子带在身上。
行过寄名礼以后,孩子便要称呼这位为他取名字的僧人或道士为“寄爷”
。
在寄名后三年内,每逢到了年底的时候,寺庙道观之中都要准备饭菜送给孩子的家里,孩子的父母家人也要施舍给这些僧人或道士一些钱财。
直到孩子长大成婚后,才能将“过寄袋”
从寺庙或者道观中取回来,这叫做“拔袋”
。
蜜菀想起娘亲黄氏从前还对她说等她成亲嫁人之后,便要带她一起去庙里将她的过寄袋取回来。
蜜菀想到自己未能按照约定陪伴娘亲一起去寺庙里取她的过寄袋,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与感伤。
康熙见蜜菀忽然有些伤心起来,便皱着眉头忙问其缘由。
蜜菀倒是没有对康熙隐瞒自己刚才的心事,对康熙讲起了在她小时候父母为她到庙里寄名的事情,又对康熙说起了她心里对娘亲黄氏的思念。
蜜菀拉着康熙的衣袖,向康熙请求道:“皇上,菀菀如今已经平安生下了两个孩子,因此想要写一封家书给父亲和娘亲报一个平安,可以吗?”
康熙想到不久前收到的消息,黄氏的身子如今已经好了许多,王国正一家人在他特意命人关照和保护下过得很好,并没有任何令人牵挂的糟心事,便笑着对蜜菀道:“菀菀想写家书,随时都可以写。
等你写好了,朕命人给你送信去。”
蜜菀顿时大喜过望,开心的扑到康熙的怀中,娇软着声音对康熙道:“皇上待菀菀真好!
菀菀好开心!”
康熙将蜜菀拥在怀中,吻了吻蜜菀的脸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