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样的高官,只授予极少数对皇室有重大贡献的高官,或者授予失去实权的功臣武将做荣誉职位。
[43]观察使:唐代的御史台独立于行政机关,负责监察。
唐中宗后,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此即所谓“分巡”
“分察”
。
监察中央的谓之“分察”
,监察地方的谓之“分巡”
。
“分巡”
分全国为十道,派去监察之御史,称为监察使,最后称为观察使,意即观察地方行政。
观察使虽然名义上是中央官,派到各地区活动巡视观察,实际上常驻停留地方,成为地方更高一级之长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桂管观察使下辖广西境内桂州(今广西桂林),梧州,贺州,柳州等地。
陕虢观察使下辖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虢州(今河南灵宝)等地。
[44]宣谕使:一种使职,并非正式职官系统中的官职,负责从中央到各地传递中央的决定,考察军政状况。
诗僧皎然有一首《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其中提到宣谕使的工作内容。
[45]司勋员外郎:司勋,管理选举、勋封、考察官员政绩的尚书省吏部下属四司之一。
人员设置有司勋郎中一人,从五品上;下属司勋员外郎两人,从六品上。
(《唐六典》卷二)
[46]知巡押衙:押衙是唐中叶之后普遍出现的一种武职,又叫牙将。
左右街功德使下设有押衙一职,为左右街功德使的贴身护卫。
(刘安志《唐五代押牙(衙)考略》)
[47]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是全国四大都督府之一。
扬州大都督一般由皇亲遥领,真正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淮南节度使管辖江苏、安徽一带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
由于节度使是使职,不在正规的职官系统,一般以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为本官。
[48]左校署:官方掌管制造乐器、仪仗器械、丧葬用品的机构。
(《唐六典》卷二十三)
[49]少阳院:《旧唐书·玄宗诸子传》:太子不居于东宫,但居别院。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立李亨为太子后,太子不再居于东宫。
此后,凡立太子皆令居于少阳院。
置少阳院使一到二人,由宦官担任,专门监护太子。
(杜文玉《唐代内诸司使考略》)
[50]两税法: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主持实行的税制改革,因为一年在夏、秋两次征税,所以叫“两税法”
。
两税法改变了原先的税收体系,一是实行“量出制入”
,根据财政预算决定征税额度;二是取消了租庸调和其他的杂项税,只保留户税和地税。
户税是根据每户的财产状况缴纳税款,地税则是通过全国耕地面积算出总应税额,再按比例分摊到各州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