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限制寺院和僧人的命令如同一张大网,铺天盖地而来。
不久,皇帝再次下敕:不许供养佛牙。
五台山、终南山五台寺、凤翔法门寺等供养着佛指舍利的寺院,不许制供,不许巡礼。
有人送钱,打二十板,寺院里敢收一枚铜钱,同样打二十板。
如果有敢就此劝谏的朝臣,诛身灭族。
依然滞留长安城的圆仁成了一个囚徒:他现在不能回国,也不能出资圣寺。
形同囚禁的日常并不能阻止他时刻关注着长安城里瞬息万变的风向,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外国僧人,他以记下民间广泛流传的“都市传说”
,来表达对皇帝的不满:会昌四年(844年)八月,唐宪宗皇后郭太后莫名去世。
这位老太太在圆仁眼里信佛法,有道心。
每当皇帝要对僧尼下手都会力谏。
长安城里流传着一条关于郭太后死因的小道消息,圆仁深信不疑地记了下来:文宗的生母、穆宗的皇后萧氏美貌,武宗继位之后觊觎这位庶母的美貌,想要纳她为妃。
郭太后不许。
于是武宗拿起不知从哪里出现的弓,一箭射杀郭太后。
会昌五年(845年)四月初,武宗与李德裕的计划进行到了关键步骤:逼迫宦官交出神策军军权。
下敕向左右军中尉索要神策军军印。
左右军拒绝交印。
皇帝再三下敕,最后说,这是把军印放在中书门下,由宰相监管,有需要用时由宰相与诸将协商。
左军中尉这才交印,但右军中尉依然摁住不交。
流言在京城流传,禁闭中的圆仁也听说了这件事情:右军中尉上奏说:当年我们迎接军印,是带着兵迎接的,现在要交,我们也要带着兵交。
京城里的好事者眉飞色舞地传播着这条小道消息,并心领神会地加以解释:右军中尉的意思是:如果您真的要夺回军印,我们就只好兵戎相见了!
神策军中有不少忠诚的佛教徒,圆仁在“囚禁”
中听到这则小道消息,爽快地把武宗的失败写进日记:“人君怕,且纵不索。”
——由着右军中尉去了。
苦中作乐的小道消息并不能缓解圆仁的困境。
一道又一道严苛的敕令不断下发,为了离开长安城回国,圆仁终于积极奔走起来。
九
会昌五年(845年)五月,圆仁担心已久的敕令下发:要求外国僧人还俗。
不遵从还俗敕令的,当即决杀。
为了离开长安,圆仁同意还俗。
一向对僧尼佛寺十分照顾的左神策军押衙李元佐暗中帮圆仁搞到一张离开长安的通关文牒。
五月十四日,圆仁将要离开这座他生活了五年的都市。
头发已经长出了一些,他戴上一顶毡帽,穿着平民的褐衫,这让他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旅客。
圆仁心情忐忑,时刻担心着身后牵着的三头驴。
驴背上的箱笼里有他在唐土七年所有珍贵的收藏:四笼经文与画像。
从开成三年(838年)到达扬州起,圆仁把日本朝廷与唐土朋友们接济的金钱全部用在了购买和抄写经书、描绘大师像与曼荼罗上。
除此之外,还有白居易与杜甫的诗篇。
但城里剿灭佛教的禁令严厉,圆仁时刻担心一路上收集的经文与在佛寺临写的画像能否在重重关卡的检查下安然离开长安。
在这样风声鹤唳的时候,依然有一些朋友前来相送。
大理寺卿杨敬之为他写了几封信,托他在洛阳的朋友照顾圆仁。
左神策军押衙李元佐为他置办了毡帽,绫布,檀香,一双软鞋,一些钱和一卷银字《金刚经》等许多礼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