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秋天的黄昏,他望着黑夜遮蔽晚霞,星子弥漫天际。
石上藤萝,洲前芦花,水边捣衣声阵阵而来,是当地人家在准备衣料做冬衣。
他总是抬头不由自主顺着北斗的方向寻找长安的位置。
在夔州的秋夜里,杜甫一口气写下八首《秋兴》,全是回忆里的长安。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曾经杜陵的同学少年得势升官,也不再理他了。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他离开长安之后,战争与叛乱,朝堂上翻云覆雨的斗争,如下棋一样瞬息万变。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他也曾献赋皇帝获得赞赏,宰相们围如墙堵,看他写文章。
这座城市里留有他最意气风发的好年岁,也有他总是功败垂成的十年,但那都过去了。
现在,是他在长安写下求官不得的悲愤愁苦时根本无法想象的忧虑——白了头发,战火满地,漂泊他乡。
而自然从不理会人心的悲苦,在一次次春回里复习青春与温馨,理直气壮地向他展示着“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燕子走了还会飞来,山花落了还会再开。
但对于人,过去的年岁不会倒回。
当他一次次记录他死去与流落他乡的艺术家朋友们人生的最终章时,他知道,他也正在一天天去往与他们相同的方向。
杜甫依然记得自己对于未来曾经有过的那些高远的期望,现在,他知道,那些都不会再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年秋天,吐蕃入侵,占领灵武,去往中原的道路再次封闭。
长安依然远在千里之外。
十
在夔州度过第三个除夕之前,杜甫一家终于听见了好消息:吐蕃的入侵渐渐平定,在战乱里音信不通的弟弟杜观在荆州当阳定居下来,连连写信催唤他一道居住。
他喜滋滋写了好几首诗,终于确定,过了除夕,就出三峡,与弟弟们团聚,回家去。
杜甫一家终于在大历三年(768年)正月中旬动身,三月到达江陵。
沿着长江水道从湖北到湖南,向东而去。
一路缺衣少食,旅途艰难。
岁暮时,到了洞庭湖。
他登上波光映照里耸立的岳阳楼。
日月在湖水上轮转,举目四望,不再有年轻时登高的壮思逸兴,哪怕他的愿望仅剩下活着与家人团聚,也显得太奢侈了——他回家的道路如同在湖面上漂转的孤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他摸索着在回乡的路上寻找亲人故旧,总不能如愿。
大历四年(769年),杜甫从洞庭湖出发,经过潭州(今湖南长沙)抵达衡州(今湖南衡阳),原想投奔衡州刺史韦之晋,但到达衡州,才知道韦之晋已经调任潭州。
折返潭州又发现韦之晋已经去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