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2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 孟子1(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持第一种学说者是告子,他是与孟子同时的哲学家。

《孟子》中保存了他和孟子的几段很长的辩论,所以我们对于第一种学说比对于其他两种知道得多一些。

孟子说人性善,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孔子,就是圣人。

他的学说,与上述第二种学说的一个方面有某些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

他的确承认,也还有些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

这些成分,他认为就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成分。

这些成分代表着人的生命的“动物”

方面,严格地说,不应当认为是“人”

性部分。

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有段论证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

,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

,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

这些“德”

,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即扩充),有如种子自己长成树,蓓蕾自己长成花。

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争论的根本之点,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无善无不善,因此道德是从外面人为地加上的东西,即所谓“义,外也”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应当让他的“四端”

,而不是让他的低级本能,自由发展?孟子的回答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此“四端”

所以应当发展“四端”

,因为只有通过发展“四端”

,人才真正成为“人”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奇门医圣我的师门有点强海贼:巴基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柯南之从聊天群开始我在伟大航路上靠基建当新皇绝品神医混都市斗罗之雷神传说混在妖尾的魔导商人娇娘春闺我上我真行咸鱼穿成年代文炮灰[快穿]我变成了修真洞府替嫁医妃硬核宠夫海贼之白银王权者快穿后白月光她在线发糖影视世界学才艺快穿之后女配无解了超虚拟世界穿成农家福宝小甜妻刺客之王霸天龙帝怪兽电影宇宙穿成咸鱼女配,她靠巅峰系统爆红乾隆继后我不配(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