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九十六章 太皇太后薨3(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役若胜,既能削弱蒙古各部离心势力,又能彰显朝廷威权,于各方而言皆有利可图,于大清更是百利而无一害。

太皇太后深信以皇帝的谋略,定能看透这层层布局,故而才将此筹谋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此局于漠南诸部而言,既是立功良机,更是存续之计。

借由战事,博尔济吉特一族可再建殊勋,扬威立万,让皇帝亲眼见证其对大清江山的重要性,为她薨逝后家族荣耀延续筑牢根基。

太皇太后深知,单凭满蒙联姻难以消弭皇帝对博尔济吉特的戒心,唯有以战事为纽带,构建共同利益目标,才能巩固两族联盟,在并肩作战中深化彼此牵绊。

而且彼时朝堂之上,满蒙分离之势渐显,蒙古势力式微。

唯有借战争重创准噶尔与喀尔喀,在消耗诸部实力的同时,以战促统,推动蒙古归一,才能重铸蒙古势力在朝堂的话语权。

而她口中的“挫锐气”

,实则暗藏深意,既为消除皇帝的猜忌,又为家族长远铺路。

她笃定皇帝不会伤及博尔济吉特根本,想来皇帝也心中有数,蒙古疆域广袤,大清难以直接统御,唯有倚仗与皇室血脉相连的漠南博尔济吉特一族,才能稳固边疆,实现对外蒙古的间接掌控,强化大清对漠西、漠北的影响力。

所以她权衡再三,这场战事于漠南诸部而言,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大清而言,此局更是暗藏乾坤。

乾清宫内,康熙独坐案前,反复咀嚼太皇太后的话语,越思越惊。

他终于明白,当年汗阿玛对皇玛嬷的忌惮并非毫无根据,这般缜密的布局,这般洞彻人心的算计,于坐在皇位上的他而言,感觉脊背发凉。

若皇玛嬷稍有异心,只怕这江山都将摇摇欲坠。

念及此,康熙眼中闪过一丝惧意,但转瞬又想起太皇太后苍白憔悴的面容,那抹忌惮如晨雾般消散,只余一声悠长叹息,在空旷的殿内久久回荡。

,!

康熙越思越觉得,皇玛嬷此局当真是暗合天时地利人和。

三藩之乱平定数年,朝廷内政渐稳,钱粮充盈、军备重整,已具备再战之力;蒙古各部纷争不断,外蒙势力虎视眈眈,边疆屡遭侵扰,用兵平乱实为大势所趋。

再者,自己年逾而立,为保储君日后顺遂继位,也急需肃清外患、平衡朝局,解决蒙古之患,恰是为胤礽扫平前路荆棘。

他亦深知,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借战事重振蒙古势力,才能达成制衡之效。

而且膝下诸位格格正值及笄之年,若草率下嫁,既委屈了格格们,也难换得蒙古诸部的真心归附。

唯有待诸部立功后主动请婚,联姻才能成为稳固满蒙的金绳铁索。

更要紧的是,太皇太后一旦薨逝,蒙古恐失主心骨而生异志,唯有借这场战事彰显朝廷重视,才能稳住漠南漠北人心。

这般细细推演下来,康熙才知自己早已身在局中。

太皇太后显然早已算透一切,此局既护住了大清江山的根本,又为博尔济吉特一族谋得了长远。

她既是博尔济吉特的骄傲血脉,更是撑起大清基业的擎天玉柱。

念及此处,康熙望向慈宁宫的目光愈发深沉,心绪翻涌难平。

沉吟良久,他终下定决心,即刻晋封咸福宫的博尔济吉特氏为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末世有点狂炮灰锦鲤把自己上交了我在异世开便利店我在古代有工厂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貔貅幼崽三岁半[穿书]黑莲花皇后她权倾朝野十万份穿越后回归祖狱棋魂:随身阿尔法狗升平乐蔚蓝星途月光吻过红玫瑰穿成清太孙的咸鱼日常明末工程师联盟:我真不是绝活哥出名太快怎么办国公夫人娇养手册娇妻难逃:总裁蜜宠上瘾高人竟在我身边假太监:开局收服女帝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真千金有读心术[九零]七十年代之军嫂来自古代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