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3章(第1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国的文物保护专家还与德国同行合作,对地宫中出土的丝绸织物进行高科技保护。

古代“高考”

是怎样进行的?

古代“高考”

是怎样进行的?

高考,虽然是现代才有的名词,实际在中国古代已有悠久的历史。

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的“高考”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之前的魏晋时期,官吏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选官以家族、门第为标准,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入朝做官,而且升迁快速,公卿机要职务全被他们占据。

出身寒门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依靠自己的才能谋得一官半职,却位卑权轻,无法担任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职位。

高门无士庶,寒门无王侯,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早在他出生之前已经确定,此所谓“士庶之别,国之章也”

以门第取人弊端显而易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泾渭分明,地方官员和士族官僚选拔晋升体系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正式废除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公元605年,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

当时,科举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按照成绩的高低来录取。

最初的时候,分科取士刚刚草创,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法度,进士考试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但是读书、应考和做官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起来。

唐朝时,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积极推进科举制度改革,选拔了大量寒门人才。

有一次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入朝堂拜见皇帝,唐太宗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考试的内容已经很复杂,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50多种科目,最为重要的是明经和进士。

唐高宗李治以后,进士科逐渐重要起来,许多宰相权臣等都是进士出身。

由于考试时间都在春天,因此科考被称为“春闱”

唐代科举取士规模很小,进士科得第很难,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的说法。

新科官员中通过科举考试录用的,只占5%左右。

而且,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做官。

无论如何,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通过科举考试如同鲤鱼跳过龙门一样值得庆贺。

科考成绩开榜之后,进士及第称“登龙门”

,第一名曰状元,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新科进士们一起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显示荣耀,中进士因此又称为“雁塔题名”

新科进士的各种聚会庆贺活动中,有很多王公权贵参加,有很多权贵就在聚会中甄选女婿,这对那些既得官位又得娇妻的穷酸学生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

到了宋代,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进士科的重要性则更为突出,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这时的科考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防止徇私舞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17岁:缘来妻到全家都是穿来的,就我土著来自律师A的致命吸引诸天大航海时代皇后是只小猫咪穿书后我攻略了病娇反派易帝无敌异度高校[无限]绑定天才就变强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七零团宠:极品家人的炮灰娇娇女自恋BOSS:小秘她只想搞钱贞观大闲人诛仙日常我在星际神话复苏捡了本天书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为神明折腰玄幻:原来我是万器之祖丹皇武帝魏武侯神医弃女:鬼帝的驭兽狂妃星海南城甜蜜妻约:总裁的私有宝贝网游之盖世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