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9章(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明季遗闻》的记述尤为具体:“李自成军受挫后,便狼狈回到京城,之后又向西行。

有人说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

《明季遗闻》乃邹流绮父子所编辑,他们在甲申之变时都身临其境,且该书面世之时离事情发生之日不过十年左右,因此人们认为他俩所辑录的遗闻还是较为可靠的。

说法四:跟随李自成败退,后逃出做了和尚。

有人认为在李自成军队败退北京的路上,刘宗敏受了重伤,放松了对他们的看管,他们就找了个机会和他们以前的老师李士淳从闯王的军中逃了出来,后来到了李士淳的老家广东嘉应州阴那山出家当了和尚。

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建了一座寺庙叫做“圣寿寺”

,大殿就取名叫“紫极殿”

,处处都显示了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

据说太子死后,庙里就开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萨”

的神位。

这尊神位始终保留着,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了,人们才知道原来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

李士淳的后人也声称他们的先祖确实在乱军之中救了太子,并把太子带回自己的家乡,还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除了以上四种说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则说,太子从李自成军队逃出后,被人带到皇姑寺藏了起来,又和太监高起一起潜逃到天津,然后像传言中的建文帝一样,出海南下,不知所终。

《野史无文》则记载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后,他被人献出后被带往北方,不知所终。

还有的说,明末清初兵荒马乱的,太子后来死于乱军之中。

但这些说法均无证据证实。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清康熙时期有人借崇祯太子之名举行反清起义,牵连并死了很多人,结果也被证实是假的。

崇祯的三个儿子到底流落何处,到今天仍是解不开的谜团。

明朝的后宫妃嫔是怎样选定的?

明朝的后宫妃嫔是怎样选定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帝王们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为了保证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有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为了确保皇帝有子嗣,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广纳嫔妃。

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在明代,皇后以下则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

其中淑女为最末等,初选入宫即为淑女。

俗话说:“后宫佳丽三千。”

如果仅仅计算皇帝的妻妾们,当然没有这么多,但如果加上可以随时为皇帝所驱使的宫女们,就远远不止三千这个数目了。

据记载,明朝末年,内廷宫女多达9000人。

这些宫女大多数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和自己近在咫尺的皇帝,她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杂役,直至老死宫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

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

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

后族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

朱元璋还在宫内挂了一块红牌,上面镌刻着警戒妃嫔不能乱政的话。

而明朝历代的皇帝也一向对此严加防范。

那么,明朝是怎样确定这些妃嫔的“最高领导人”

—皇后呢?

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十分规范,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赚的真是辛苦钱穿书之我是宠妃我怕谁王者荣耀:打游戏成世界首富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快穿女配系统说败家一个亿超神道术泡面首富一品婚爱:独溺娇妻我,腕豪,海军大将美人眸我靠和霍少恋爱续命白月光觉醒后和法医大佬he了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从武学专用版作弊器开始快穿之红尘道四合院:开局摸出贾张氏喜脉红楼之云泱文士我为美食狂止于暧昧把虫族吃到濒危[星际]澳洲风云1876大佬们都为我争风吃醋在港综成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