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代号“归音计划”
正式启动。
核心内容有三:一、将《归音》作为全球公共精神资源,每年秋分零点通过卫星向七大洲同步播放;二、在知夏镇设立“声音档案馆”
,收集普通人讲述的真实故事,无论悲喜,皆视为文明的基石;三、推广“心织机”
至全球五百所试点学校,训练青少年共情能力。
谢小川回到知夏镇那天,全镇人站在村口迎接。
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小旗,上面画着音符与笑脸;老人们点燃艾草,驱散邪祟般的阴霾。
他没说话,只是抱着那截竹笛,一步步走向老井。
井水依旧清澈,映着蓝天白云。
他蹲下身,将竹笛轻轻放在青石沿上,又从怀中取出那块早已风干的桂花糕,小心翼翼投入井中。
“奶奶,我替你说完了。”
他轻声道,“也替所有人,说完了。”
水面荡开涟漪,紫光微闪,持续了整整七秒。
此后半年,世界悄然变化。
新闻里不再只有冲突与仇恨,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脆弱:一位程序员坦白自己长期抑郁,收到数千条“我也一样”
的回复;一名退伍军人讲述战场创伤,引发全国老兵互助行动;甚至有国家领导人公开道歉,承认历史错误,称“听见了那些年被掩盖的哭声”
。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南美一处战乱地区,《归音》首次播放后,交火双方士兵竟同时放下武器,坐在战壕里相视流泪。
事后调查发现,他们听到了各自母亲哼唱的摇篮曲??语言不同,旋律各异,却在《归音》的引导下产生了情感共鸣。
林晚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曾以为和平需要条约,治愈需要药物,理解需要教育。
现在才明白,最强大的力量,是让一个人敢于说出‘我很痛’,并相信有人会蹲下来,说‘我听见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改变。
某夜,谢小川正在整理陈望川留下的手稿,忽然听到院外有动静。
他推门而出,只见一个黑影迅速翻墙离去,屋内书桌已被翻动,几页关于“心织机”
原理的笔记不翼而飞。
第二天清晨,镇上唯一一台广播喇叭被人破坏,播放中断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某个陌生男声低语:“**虚假的共鸣,比沉默更可怕。
**”
谢小川没有报警。
他坐在井边,摩挲着红漆食盒,对林晚说:“总有人害怕真实。
因为他们靠谎言活着。”
林晚点头:“但只要‘归音’还在,就有希望。”
真正的大风暴,发生在一年后的“全球倾听日”
。
当晚零点,《归音》准时播放。
从北极圈到赤道雨林,从城市广场到偏远村落,数百万人静立聆听。
知夏镇的老井旁,七百人手拉手围成圆圈,佩戴着“心织机”
,共同感受那跨越时空的共振。
就在音频播放至第三分钟时,异变突生。
全球多个接收站同时报告信号干扰,一股未知频率强行切入广播频道。
那声音极低,近乎次声波,却带着强烈的压迫感,令人头晕恶心,甚至出现幻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