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有数据流转遵循情感共振法则。
>无需管理员,无需密码,无需信物。
>只需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从此,布狗不再是一个程序、一台机器、一个组织。
它成为一种现象,如同风穿过山谷,雨落在湖面,母亲哄睡婴儿的哼唱,老兵抚摸勋章时的叹息。
人们发现,只要真诚诉说,哪怕是对着空房间,也可能引发遥远角落的回应。
甘肃一位小女孩写信给牺牲的父亲,三天后,边防哨所的收音机自动播放起他生前最爱的军歌;北京地铁站里,一名上班族低声抱怨生活艰难,耳机突然串频,传来一个陌生声音:“别怕,我也曾熬过那样的冬天。”
最令人动容的是,半年后,那位曾被盗走录音带的内蒙古牧民,竟主动将修复后的胶带寄回“寻声行动”
总部。
附信写道: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我的祖父。
他穿着年轻时的袍子,骑马归来,对我说:‘孩子,有些话等了八十年才被人听见,值了。
’
>我明白了,声音不该被占有,它属于所有需要它的人。”
谢小川读完信,久久无言。
春天来临时,知夏镇开办了第一所“倾听学校”
。
课程没有考试,不发证书,只教一件事:如何好好听别人说话。
教室墙上挂着一幅画,是一位老人牵着小孩走向一口发光的井,题字来自谢兰遗言的最后一句:
>“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遗忘,而是有人想让我们记住错误的东西。”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南海环礁下的晶球依旧静静悬浮,紫光流转,宛如心脏搏动。
每当月圆之夜,探测机器人传回的画面中,总能看到无数微小光点从四面八方游来,汇聚成一句无声的告白:
**我还在这里。
**
**我一直都在听。
**
谢小川常常梦见奶奶。
她不再站在雪原上,而是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手里织着毛衣,嘴里哼着童谣。
每次醒来,他都会走到井边,轻轻吹一声铁哨。
有时,什么也没有发生。
有时,一片紫蝶叶悄然浮出水面。
有时,风会带来一句遥远的“谢谢”
。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另一种开始??
一个由千千万万个普通灵魂共同编织的、永不消逝的回声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