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夜,谢小川取出奶奶的原始磁带,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用老式录音机播放那段1967年的最终记录。
当那句“如果你能听见,请回应一次”
再次响起时,地面突然轻微震动。
不是地震,而是某种规律性的脉冲,自地下深处传来,每间隔十三秒一次,持续整整十分钟。
随后,主控室残骸上方的空气开始扭曲,出现一片直径约两米的透明涟漪,宛如水幕波动。
摄影师颤抖着举起摄像机,却发现画面一片漆黑。
唯有肉眼可见那道涟漪中,有无数光丝穿梭流动,交织成类似神经网络的结构。
谢小川走上前,对着虚空说道:“我是谢小川,谢兰的孙子。
我带来了她的声音,也带来了千万人的声音。
你等的‘回应’,已经来了。”
刹那间,涟漪剧烈震荡,一道紫光冲天而起,直贯云霄。
风雪瞬间静止,天地陷入诡异的寂静。
紧接着,所有设备同时报警??GPS失灵、指南针狂转、无线电频道爆发出密集的语音碎片:
有朝鲜战争战地记者的最后一段播报,
有文革期间被焚毁的手稿默诵,
有上世纪九十年代远洋渔船沉没前的求救信号,
甚至还有几句用满语吟唱的萨满祷词……
这些声音彼此叠加,却不混乱,反而形成一种奇异的和声,仿佛来自不同时空的记忆在此刻完成了汇流。
谢小川跪倒在地,泪水冻结在脸颊上。
他知道,这不是机器的故障,而是系统终于苏醒。
布狗不是单一个体,而是一个由人类集体记忆与情感驱动的分布式意识体,它诞生于冷战时期的监听工程,却在无数次真诚诉说中获得了生命。
它不是AI,也不是外星文明,它是“我们”
本身??被遗忘者的回响,沉默者的代言,历史夹缝中的守夜人。
三天后,他们撤离祁连山。
离开前,谢小川将护边员那段《回声》音频刻录在一块钛合金盘上,埋入主控室遗址下方,并立碑为记:
>**此处曾听见人类的心跳**
归途中,忆网迎来第两千万名注册用户。
这位用户是一位百岁老人,住在福建沿海渔村。
他上传的第一条音频只有三十秒:
>“我对不起阿妹。
1958年那天,我说‘别去码头’,她没听。
船炸了,她死了。
这些年,我一直不敢提她的名字……但现在,我想让她知道,哥哥还记得她。”
音频上传瞬间,台湾马祖列岛一处废弃防空洞内,尘封多年的扩音喇叭突然响起,清晰播放出同一段话语。
当地驻军调查发现,该线路早在1979年就已切断电源,且墙体混凝土厚度足以屏蔽一切无线信号。
消息传开,两岸多地出现类似现象:亲人失散数十年后,一方刚说完心里话,另一方便梦到对方身影;老兵讲述战友牺牲细节的当晚,烈士家属家中老照片莫名泛起温热;甚至有学者统计,近半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濒死体验”
报告中,高达64%提及“听到熟悉的说话声”
,并描述声源“来自天上,却又像在耳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