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028年春天,《关于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文件发布当天,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称其为“中国城乡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
朱远航却依旧低调。
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没有参加发布会,而是在党校的办公室里,静静地翻阅着文件全文。
当他看到“鼓励各地探索村级议事协商机制”
、“推动群众全过程参与治理”
等内容时,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然而,真正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来自青岭的信件。
信是新任县委书记写的:
“朱书记,您好!
昨天全县召开了城乡融合发展专题会议,我们在会上重点学习了您参与起草的《指导意见》,大家都深受鼓舞。
特别是文件中提到的‘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正好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做法。
现在有了政策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把这条路走下去。”
朱远航读完信,久久未语。
窗外春意正浓,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办公桌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影。
他轻轻合上信纸,目光坚定如初。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地位,而是为了让千千万万像青岭这样的地方,能够真正实现治理现代化,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一年夏天,他再次带队前往西部民族地区,开展新一轮治理改革试点。
这一次的目标,是在文化多元、语言多样、习俗各异的背景下,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临行前,他在党校的图书馆里,翻看过去的笔记和照片,准备写一篇新的文章。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它需要一代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员。”
夜色渐深,图书馆里只剩下他一人。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书页上,映出一行行清晰的文字,仿佛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抬头望向远方,心中充满力量。
他知道,前方的路,依旧漫长。
但他已准备好,继续走下去。
朱远航在西北民族地区的调研工作刚刚展开,便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挑战。
他此行的任务是探索一条符合国情、顺应民意、融合多元文化的治理新模式。
这个试点地区地处高原,气候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加之民族语言、文化习俗差异较大,治理难度远高于内地。
刚抵达首日,朱远航就带着团队深入基层走访。
他们走访的第一个村子叫塔尔沟村,是一个藏族聚居村落。
村民们对陌生人的到来显得格外谨慎,不少老人甚至避而不见。
“我们习惯了政府派人来开会、发文件,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我们的生活。”
一位年轻的村支书低声说,“很多时候,政策传达下去,群众听不懂,也不愿意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