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6章(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说明,在华北地区不同的古国-早期文明中,人祭的繁荣程度有所区别。

从人祭地点看,二里头宫殿区的人祭行为相对较少,东北角的巨型坑中甚至只用猪祭祀。

相对而言,铸铜作坊区的人祭数量较多,形式也很残酷,有肢解分食现象,而规模浩大的D1宫殿内的人牲数量尚不及铸铜区的一座厂房。

这些区别可能显示了二里头内部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宫殿区内的居住者中,人祭文化不太流行,而从事铜器冶铸的群体比较崇尚人祭。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上古的青铜制造业应当在王权的直接控制之下,但这很可能是借后世的官僚制和君主集权制的运行规则来想象上古。

二里头-夏朝还属于王权肇建、蛮荒未褪的时代,不同行业多属于特定的族群世袭经营,他们往往拥有较高的自治权。

在宫殿区尚未修筑宫墙时,二里头的手工业作坊区已经建起了围墙。

当时属于二里头二期阶段,铸铜作坊规模还不算大,也没有发现青铜兵器,那为何要把作坊区的安危放在王宫之前?可能的答案是,作坊区的围墙是手工业族群自己兴建的,他们需要承担自己的防务,并且有这种资源和实力。

实际上,青铜冶铸者的宗教风俗也有别于宫殿区,这也是他们族群整体自治的表现。

二里头从未发现大型城墙体系,作坊区和宫殿区有各自独立的围墙,这种现象被许宏先生称为“大都无城”

它的根源,很可能是宫殿和手工业族群的二元并立模式:冶铸人群承认宫廷王权的权威,但自主管理族群。

而且,二里头的青铜技术一直处在封闭之中,几乎从未向外传播。

在近四百年里,二里头之外几乎从未出现成规模的青铜铸造产业,二里头风格的大件青铜制品(包括礼器和兵器)也很少出现在外地29——除了一个遥远而孤立的南方殖民地。

似乎二里头-夏朝的青铜生产者以及王室和豪门都把青铜器当成秘不示人的宝物,从不与外人分享、交易。

以上是考古提供的二里头古国概况。

关于夏朝,古史只有少量记载,如《史记?夏本纪》说,大禹准备把首领职位传递给益,那位向民众推广稻种的助手,但在禹死后,民众都愿意服从禹的儿子启,于是,启建立了家族王朝——夏朝。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

而朝启,日:“吾君帝禹之子也J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o

此外,《史记》主要记载的是历代夏王的名号,其他古书则还记录了夏朝前期的动荡事件:第四王“相”

被有穷氏的后羿取代,后羿又被伯明氏的寒淀篡权,寒泥屠灭了后羿和夏王相家族,而相的遗腹子少康借助母族有仍氏和有鬲氏的势力,灭掉了寒泥,恢复了夏朝。

30

这起夏朝的“王子复仇记”

,在新碧和二里头考古中难以得到验证,但在这个故事里,夏王朝内部有各种部族,如有穷氏、伯明氏、有仍氏、有鬲氏等,且都有自己的世袭首领,应当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

夏朝还不是后世人观念中的大一统政权,内部族邦林立,二里头古城实则是夏王部族的领地,因稻作农业而人口繁盛,因青铜兵器、奢侈品而强大且富有吸引力,周边各部族甘于充当它的附庸;但夏王室一二里头人对这些臣服部族并没有太多的直接控制,也未能在语言和文化上把中原地区整合为统一体。

夏王朝的故事虽在各部族中流传,但各部族仍保持着自己的共同体生活。

这也能解释为何二里头的青铜器极少出现在古城之外。

夏王朝比较保守和封闭,不屑于对外掠夺与扩张,也不想建立广土众民的真正王朝。

也许,是当初后羿和寒淀的动乱给了夏王室以教训,尽量不要和其他部族走得太近。

综上,二里头-夏朝建成了一个大型聚落和复杂社会,而且依靠青铜技术保持着长期稳定;由此,一千多年来古国兴废无常的难题终于被破解。

但它的保守多少影响了其华夏第一王朝的声誉,而整合黄河下游形形色色的各族邦的工作,还有待后面的王朝。

附录:青铜秘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灵化游戏进行时咸鱼穿成年代文炮灰[快穿]放肆妻诈九零后天师无敌从成为NPC开始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我捡了个末世少女华娱之天道酬勤天降小郡主!夫人在线上演三从四德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模拟神仙是什么体验狩猎在1986我成了正道第一大佬快穿之我是反派的金手指诸天:从放火烧唐三开始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快穿:女配,冷静点疯了吧!我一个奶妈全是禁咒?网游之最强传说教有灵魂伴侣的龙傲天修男德[快穿]一胎两宝:娘亲有点田锦鲤大佬带着空间重生了我在忍界靠经营暴富楚门狼宋北云